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18:12

  本文关键词: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货币政策 利率 传导机制 VAR模型


【摘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一种机理,它描述了怎样利用工具变量,去指导中间指标变动,然后引起最终变量变化的整个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于每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的层次都有区别,因此每个国家选择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会具有一些差别。也恰是这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一直是关于传导路径。另外,有效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平抑经济波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之间联系的稳定性被打破,西方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政策目标的做法,而改为以相对更具可测性、可控性等特点,并且与实体经济变量相关性更强的利率作为中间指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经历多次变化发展,从简单的银行信贷传导路径发展成资产价格、汇率、银行信贷和利率传导机制共存的局面。伴随着利率自由化变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从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重要性逐渐显现。那在未来,利率传导机制可能会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路径,因此研究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的趋势、以及将shibor作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等三大宏观背景,通过对利率选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阐述利率传导机制的经典理论以及本文所选取的理论指导;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个货币政策工具各自的传导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在IS-LM理论模型的指导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等方面,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根据主流的分析经济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方法,包括X11季节调整、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从长期的角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利率传导机制的效应进行动态分析,使得本文的实证分析更加严谨。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是:第一,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的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三者的利率传导路径进行了理论剖析,并对各指标在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工具到市场利率这一环节的传导是通畅的。第二,在市场利率到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中,有工业增加值与利率体系的关系最为紧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利率体系的关系次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利率体系的相关性最弱。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经过多年来与中央银行的“博弈”,认可利率政策是货币当局调控经济的重要信号,因此对存贷款基准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提高;货币市场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作用弱可能是我国很多固定资产投资是政府做决定,不是由市场决定,造成企业投资时对融资成本极度不敏感;我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期限结构不完善,交易规模大且频率高的国债期限对应的利率的市场调节作用强,而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联动性弱,使得中长期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对经济的作用弱于中短期的国债到期收益率。于是,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路径,中央银行运用工具变量可以有效调控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但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还有待提高,这其中离不开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市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本文的主要创新是:一是在内容上将shibor在货币市场利率中的基准性验证贯穿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中,一举两得;二是在研究变量的选定上,本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选择采用多品种,以突出shibor的基准功能,对国债到期收益率采用多期限以比较国债各期限利率与经济的相关程度,即在纵向的路径分析中又有横向的比较,从中可以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特点和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2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刘晨,刘莉;疏通利率传导机制[J];财贸研究;2003年05期

2 程霞珍;浅议我国利率传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0期

3 王德忠;秦丽;;我国利率传导机制区域异化的内生逻辑[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4 周纲;陈金贤;;利率传导机制分析[J];经济经纬;2009年03期

5 尹海英;柳明花;;提高利率传导机制效率的途径[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何起东;吕永华;丁鸣;;当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2年09期

7 史群英;;浅谈我国利率传导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19期

8 冯国荣;谈计划管理和利率传导机制的统一——赴香港考察归来的一点体会[J];中国城市金融;1988年01期

9 卓尚进;略论利率传导机制[J];银行与企业;1989年02期

10 于波;;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J];经济纵横;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顾鑫;深化改革理顺利率传导机制[N];中国证券报;2014年

2 赵洋 马梅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有助于降成本[N];金融时报;2014年

3 记者 牛娟娟;完善市场化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N];金融时报;2013年

4 周兆平;利率传导机制因何失效[N];中国财经报;2007年

5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 姜再勇;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N];金融时报;2014年

6 记者 万荃;用新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宏观经济[N];金融时报;2014年

7 记者 李丹丹;利率市场化“三步走”[N];上海证券报;2013年

8 上海证券研究所 胡月晓;未来流动性偏紧格局将持续[N];证券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古e,

本文编号:1223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223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7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