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规则适用性研究——基于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规则适用性研究——基于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DSGE模型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政策规则方程参数的估计结果较为显著,同时根据脉冲响应分析的模拟结果可以发现,以利率调控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强度较大,且政策效果的持续期较短。当经济受到外生冲击而产生对稳态的偏离时,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抚平经济波动。因此,我国应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以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市场基础、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研究”(15ZDC00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机理、趋势性特征及经济政策取向研究”(15AZD001)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引言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的市场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在经历了适时适度的调整后,我国经济逐步迈入了“三期叠加”(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前期政策消化)的“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着下行调整的严峻压力。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稳健的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2 魏玉晶;;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回顾及启示[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3 杨旭;;论转型期我国货币政策规则设计[J];现代商业;2008年23期
4 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从货币政策规则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5 王秋石,李国民;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发展与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斌;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J];金融研究;2003年09期
7 蔡跃洲;;为中国寻找货币政策规则[J];中国金融家;2004年Z1期
8 黄旭平,唐振龙;货币政策规则:基于国际的考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卞志村;毛泽盛;;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回顾[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10 刘军;戴海岩;;对西方主要货币中性理论的比较分析[J];市场论坛;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金全;谷宇;;第三十章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2 庞晓波;李东元;;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证检验与识别[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革军;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的创新之作[N];金融时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李扬 彭兴韵;美六次加息意在追求货币中性[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郑超愚;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建议[N];金融时报;2004年
4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张岸元 王元 李世刚;下半年应一次性较大幅度加息[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5 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 张斌;遏制通胀需要强化政策预期[N];中国证券报;2010年
6 范建军;加息引发中国货币政策思考[N];国际商报;2004年
7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N];南方周末;2011年
8 杨英杰;央行宜采用通胀目标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广发期货 易行健 博士;通货膨胀预期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N];期货日报;2009年
10 黄格斯;美联储:围绕决策透明度舌战[N];证券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行健;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马丽娟;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隽;中国货币超发的计量及其宏观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杨柳;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书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超额货币:原因、度量与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6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建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6年
8 江日初;内生性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转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丁福云;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黄启才;我国利率变动及其操作规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瑜;我国货币超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耿晴晴;粘性信息下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李子秦;自然利率学说的发展及在中国的运用[D];新疆大学;2015年
4 刘海燕;货币冲击、调整成本与中国经济波动[D];南京大学;2014年
5 赵露露;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6 高洁超;基于新凯恩斯框架的我国最优货币政策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7 牛永青;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有效性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8 冯阳;近十年来我国货币性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李东元;中国货币政策规则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雪娜;货币政策规则的国际比较[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6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30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