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自然资本、环境规制与碳金融实践

发布时间:2018-01-06 06:08

  本文关键词:自然资本、环境规制与碳金融实践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资本 碳金融 绿色发展 环境规制 外部性


【摘要】:绿色发展成为我国政府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危机与促进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选择。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学上的"外部性"问题,扭转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拓展传统意义上"资本"的内涵,重视自然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与实现人类福祉共享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自然资本同人造资本一样具有稀缺性,但两者可以实现互补,而不是替代。绿色发展关注人造资本、自然资本的综合投入和平衡协调,特别是对其中稀缺性资本的投入。诚然,自然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负外部性问题的存在,以及无序、放任的市场终将造成"公地悲剧"的频繁上演。碳排放交易机制是政府基于市场逻辑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的办法,结合产权理论做出的环境规制,也是对碳资源资产化的机制探索。现阶段,我国碳金融实践主要是在现货市场发挥作用,初具碳排放交易机制,但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陷,整个碳金融市场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自然资产的产权制度,提高自然资本增值性,逐步分离自然资源行政管理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能。以完善产权制度为纽带,创新碳金融市场交易规则以及价格形成机制,对于碳金融市场的风险有所预判和应对。
[Abstract]: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road choice for our government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isi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y" in economics. To revers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west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expand the connotation of "capital"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capital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shared development for human welfare. Natural capital is as scarce as artificial capital, but the two can be complementary. Green development pays attention to artificial capital,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and balance of natural capital, especially to the rare capital. Inde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the attribute of public goods. The existence of negative externality and disorderly, laissez-faire market will lead to the frequent "tragedy of the Commons". 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 is the government's solution to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problem based on market logic. Combined with the property rights theo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als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carbon resource capitalization. At this stage, the carbon finance practice in China mainly plays a role in the spot market, and has a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 However, some deficiencies and defects are exposed, the whole carbon financial market is not ma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f natural assets and improve the natural capital appreciation. Gradually separating the func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 administr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 asset management, and innovating the trading rules and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rbon financial market by improving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The risk of carbon financial markets has been forecasted and dealt with.
【作者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行政学院2015年度科研项目(15ZBZD001)
【分类号】:F832.5;X196
【正文快照】: 本文的研究源起于如何认识绿色发展道路过程中的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之间的关系,是替代还是互补?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当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并且呈现出稀缺性特征,不加以规制,极可能造成“公地悲剧”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学上的“外部性”问题,特别是针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昱洋;;河南碳金融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3期

2 李晓鹏;;我国碳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3 谢伟杰;;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4 康晓虹;;我国碳金融发展困境之出路——构建全方位碳金融体系[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年02期

5 王朝晖;;碳金融发展制约因素及政策启示[J];中国市场;2014年15期

6 李瑞红;;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几点思考[J];天津经济;2010年05期

7 凌楼凤;;构建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8 颜海轶;郁璇;;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华北金融;2011年01期

9 王明;;中国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6期

10 田璇;;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对策探析[J];商业会计;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艳;;碳金融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2 刘丽伟;;世界碳金融的区域效应及制约因素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王鲁娜;;内外环境下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曾少军;杨丽;;国际气候合作与我国碳金融创新[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5 李晓鹏;;天津滨海新区碳金融发展的优势、问题及路径选择[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6 邵伟;;论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策略[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7 邵伟;;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探析[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8 李光谱;;中国碳金融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分析——基于SWOT的角度[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喻妙;碳金融有突破[N];中国环境报;2014年

2 ;碳金融四大功能与四大问题[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飞 通讯员 李新龙 孙朝;武汉将打造碳金融中心[N];中国环境报;2010年

4 秦池江;揭开碳金融神秘面纱[N];金融时报;2011年

5 王遥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发展国际碳金融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吉林大学副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杜莉 张云 王凤奎;构建碳金融体系应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CUBN记者 刘末;激活湖北碳市 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N];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陈湘静;没有碳金融支撑就没有定价权[N];中国环境报;2009年

9 张野;碳金融助推低碳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CUBN记者 李帅;“碳金融”演绎新版“货币战争”?[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宇花;碳金融市场的定价与价格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冯金辉;碳金融与资源型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联动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3 孙兆东;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及防控[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云;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程炜博;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客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鹏;碳金融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2 崔燕燕;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龚晓宇;我国新能源企业创新性碳金融工具应用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4 易巍;我国碳金融市场制度的非均衡分析[D];集美大学;2015年

5 章淑威;欧盟碳金融衍生品EUA与CER关联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陶沁;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鸥;碳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研究与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8 陈伟杰;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风险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9 汪福强;中国碳金融市场业务模式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卢灿;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6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386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