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可信度的理论分析及基于预期引导效应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可信度的理论分析及基于预期引导效应的实证研究 出处:《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主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形成具有动态反馈的预期。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经济主体的预期形成与货币政策可信度密切相关,政策的可信度越高,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引导效应就越明显,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就越好。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要求更高,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信誉度,对于引导经济主体预期,进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是非常有效的。该文分析货币政策可信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预期引导效应,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Abstract]:In the actual economic operation , the expected 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subje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redibility of monetary policy , the higher the credibility of the policy , the better the guidance effect expected by the economic subject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货币政策调控中,调控主体与市场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作为微观经济主体,他们会使用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对调控政策形成相应的预期,进而对宏观调控产生动态反馈效应。因此,微观经济主体能否对货币政策调控做出正确、及时的响应,将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实现预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方平,李明理;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与抑制[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2 乔清彦;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01期
3 郭中海,李利英;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4 王自力;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有效货币政策[J];南方经济;2000年11期
5 王明津;用邓小平的金融观点看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J];上海金融;2000年05期
6 王锦煜,徐宏;实施货币政策央行基层行大有可为[J];上海金融;2000年07期
7 戴相龙;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0年10期
8 陈永明;推行区域货币政策是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J];甘肃金融;2000年05期
9 ;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黑龙江金融;2000年08期
10 陈炳才;对我国货币政策一些问题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1394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39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