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发展与启示
本文选题:金融资产减值 切入点:后金融危机 出处:《财会通讯》2017年3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研究发现现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由于自身的严重缺陷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使用者需求。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改革被提上了议案。随后在多方准则制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不足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演进,现如今已发展得相对科学合理。本文系统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改革发展,在我国会计准则持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期望可以对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的应用实施有所助益。
[Abstract]: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It is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impairment model of financial assets-the model of loss that has occurred because of its own serious defects-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The reform of the model of impair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has been proposed. As a result of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development agencies, The impairment model of financial assets has undergone many important evolution in less than ten years, and has developed relatively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mpairment model of financial assets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istent convergence between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China, it is expected to be helpful to the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instrument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n China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2017] 7).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BJY08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3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1期
2 黄慧茹;任秀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年02期
3 李万超;资产减值规定的变化[J];中国城市金融;2002年07期
4 易茜;;对我国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5年32期
5 王建新;;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6 张勇;;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1年12期
7 姚慧芳;;浅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8 王海清;;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现代企业;2013年01期
9 朱朝晖;沈玲;;新准则下短期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基于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公司治理评论;2010年03期
10 宋彩霞,王娜娜,刘艳丽;资产减值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什么?[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边泓;;投资者对操控性资产减值的识别及其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从启发式认知角度解释“应计异象”[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建锋;资产减值准备冲回已现端倪[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记者 刘新宇;超两成家庭承受资产减值[N];广州日报;2012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罗平华;减值准备转回高峰暂未出现[N];证券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若馨;资产减值冲回扮靓6公司一季报[N];中国证券报;2009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周悦;欣龙控股 计提8502万资产减值准备[N];证券时报;2009年
6 周静雅;国开行股改后首份年报:资产减值大幅计提 去年净利降28%[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董文胜;钢铁公司资产减值成趋势[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黄俊峰;计提21亿资产减值准备[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婷;去年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增千亿元[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尹涛;财政部规定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不得转回[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亚丹;基于巴塞尔协议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修正与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严心怡;资产减值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滕婧怡;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饶;北大荒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5 张静文;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类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陈淼;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7 吕苹;新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比较及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影响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8 何战平;沪市A股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文秀勤;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开金梁;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动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5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2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