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结构化转让风险与防控

发布时间:2018-03-23 18:49

  本文选题:不良资产 切入点:转让 出处:《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中国专门处置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实行牌照管理,AMC数量有限而经济形势下滑导致不良资产激增,从而形成不良资产市场上的供大于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如果直接转让给AMC定价较低,导致商业银行承受较大的损失。为化解困境,商业银行要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借助结构化融资模式,利用银行自身融资优势,通过结构化转让拓宽不良资产的实际购买主体,提高不良资产的转让收益,减少银行的直接损失。但不良资产结构化转让作为一种新型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借助各种AMC、信托、基金、券商、LP等等SPV,通过层层传导,最终将不良资产转让给一般投资人以及银行自有投资资金,这种"类证券化"模式同时存在通道操作风险、定价风险、清收风险以及税收风险四大业务风险以及监管合规风险、银行法律主体定位模糊以及收益权定位模糊三大法律风险,需要加以剖析与防控。
[Abstract]:China's AMC, a financial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specializing in the disposal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has a limited number of AMC licenses and a sharp increase in non-performing assets as a result of the downturn i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s a result, the supply in the market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exceeds demand. If commercial banks transfer non-performing assets directly to AMC at a lower price, it will cause commercial banks to bear greater losse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innovate the means of dealing with non-performing assets. With the help of structured financing mode and the advantage of banks' own financing, the transfer income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can be improved by widening the actual purchasing body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through structured transfer. To reduce the direct losses of banks. But structured transfer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s a new mode of disposal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is conducted through various SPVs, such as AMCs, trusts, funds, brokerage firms and so on. In the end,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will be transferred to ordinary investors and banks' own investment funds. This "securitization" model has four major business risks, such as channel operation risk, pricing risk, liquidation risk and tax risk, as well as regulatory compliance risks. There are three legal risks, which are fuzzy orientation of bank legal subject and fuzzy orientation of profit right, which need to be analyzed and controlled.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法律保全部;
【分类号】:F8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障碍与对策[J];济南金融;2001年11期

2 张晓文;试析打包出售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运用[J];福建金融;2002年06期

3 周纯;关于借助外资处置不良资产的几点思考[J];济南金融;2002年01期

4 赵爱玲,田丽娟;中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比较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赵爱玲;资产管理公司与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7期

6 徐荣梅;不良资产处置中四方合作方式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7 郭卫文;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成因及有效清算[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1期

8 陈青华;如何划分银行的不良资产经营成本[J];上海金融;2003年06期

9 华金秋;券商不良资产透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10 卢艳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问题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卫;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决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晓鹏;金融投资机构物权类不良资产评估定价与处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王景兰;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4 刘雪梅;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韩良;金融不良资产估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何川;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机理和方法[D];河海大学;2004年

7 郭金春;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戚积松;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甘爱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权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俊;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田婧;韩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及其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华;引入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吴刚荣;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胡迂菠;不良资产回收率定价和市场化实习报告[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6 霍丽娟;不良资产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邵颖娜;A投资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朱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和处置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9 唐雪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刘t@初;分块式不良资产估值模型的构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1654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54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