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内在关联性——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5 09:19

  本文选题:金融发展 切入点:技术创新 出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本文以52个国家1998-2014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对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金融发展结构,分别对它们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处于不同经济阶段的国家,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银行信贷的扩张则会抑制技术创新的形成;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股票市场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较低,银行信贷是促进技术创新形成的主要渠道。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创新模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更多是"原创型",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则更多的是"追赶型"。此外,在促进技术创新发展上,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种金融发展模式的侧重点也可能不同。最后,金融开放程度并不是越高越有利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开放的步伐不能太快,否则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evant panel data from 52 countries from 1998 to 2014,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ir impac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countries at different economic stages,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fferent.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tock marke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le the expansion of bank credit will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owever,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ock marke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low, and bank credit is the main channel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ason for this result is that the innovation modes of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more "original", whil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more "catch-up". Moreover, there is no substitu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ck market and bank credit i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emphasis of the two financial development models may also b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openness is, the more conducive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special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ace of financial opening should not be too fast, otherwise it will bring greater negative impac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市场基础、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研究”(15ZDC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机理、趋势性特征及经济政策取向研究”(15AZD001)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资助
【分类号】:F113.2;F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超;县(市)域技术创新中存在的误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1期

2 朱克非;国外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J];中国铁路;2000年04期

3 朱枝富,张健,孙环保;加入世贸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J];东疆学刊;2000年02期

4 仇华忠;技术创新之我见[J];发明与革新;2000年04期

5 兰毅辉;技术创新等于发明吗[J];发明与革新;2000年07期

6 ;从6方面推动技术创新[J];管理科学文摘;2000年03期

7 钮茂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J];河北工业科技;2000年01期

8 刘卫民;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的障碍及对策[J];航空科学技术;2000年03期

9 ;把南京建成技术创新领头区域[J];科技与经济;2000年02期

10 周广英;资产重组与技术创新[J];辽宁经济;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代文冰;;技术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2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马常娥;;技术创新:韩国的经验及其启迪[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雯雯;;新形势下的技术创新与国际化[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5 王宏伟;王红梅;;浅议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6 曲永义;;论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施宏伟;郭君;;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陕西技术创新体系重构研究[A];陕西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13年优秀论文集[C];2013年

8 徐继开;徐力;;加强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毛洪建;彭福扬;;技术创新生态化——人类文明转型之路[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崔太康;;美日德三国技术创新制度比较和启示[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玉彬(作者系华润锦华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试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N];经理日报;2002年

2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谢飞;奥地利:技术创新为经济保驾护航[N];经济日报;2012年

3 湖南大学法学院 刘焕桂 石柏林;大力发展生态化技术创新[N];光明日报;2013年

4 郑茂清(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技术创新是提升传统产业的灵魂[N];中国企业报;2002年

5 钟润生;政府要扶持产业技术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李昌华 杨素敏 王德立;重视科技创新[N];广西日报;2007年

8 黄凯旋;促进技术创新的和谐发展[N];广州日报;2007年

9 郭新民;强化技术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联合日报;2006年

10 杨启先;以技术创新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果;技术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及共演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迟宝旭;中国技术创新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何骏;技术创新的国际互动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宗庆;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5 胡光华;论技术创新的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王辉;军民技术创新体系协同模式与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范世涛;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9 曾方;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陈杰;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侃蔚;黑龙江省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凡莉;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爽;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单可栋;河南省构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曹实;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瑛龙;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姚淑静;我国传统海洋优势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李欢;基于政府视角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庄桂诚;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汪燕;国际技术外溢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62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62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