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汇率传递异质性研究——基于中韩产业内贸易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30 08:21

  本文选题:产业内贸易 切入点:汇率传递异质性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围绕产业内贸易对汇率传递异质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中韩1995~2014年HS6位代码产品的贸易数据,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虚拟变量、单位商品价值三种方法对产业内贸易类型予以细分,并加入金融危机、汇率制度两个因素,实证分析了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异质性。研究发现:产业内贸易水平是影响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汇率传递异质性的显著性因素。具体而言,在中国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的行业中,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而在中国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的行业中,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exchange rate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rade data of HS6 bit code product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from 1995 to 2014, adopts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and virtual variable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ree methods of unit commodity value subdivide the type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add two factors, financial crisis and exchange rate system,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heterogeneity of exchange rate transfer between the prices of Chinese imports from Korea and finds that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exchange rates of Chinese imports from Korea. In industries where China is in a position of low quality trade, the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exchange rate transfer effect of the prices of Chinese imports from South Korea, while in industries where China is in a position of high quality trad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exchange rate transfer effect of Chinese imports from Kore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冬梅;郑尊信;谢帆;;商品质量是汇率传递异质性的来源吗——以中日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12期

2 曹伟;申宇;;人民币汇率传递、行业进口价格与通货膨胀:1996~2011[J];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晓红;;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03期

2 李文锋;李志鹏;;积极稳步推进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J];全球化;2016年11期

3 杨挺;田云华;李欢欢;;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趋势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01期

4 薛美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年33期

5 杨四维;;本币升值情况下中日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17期

6 刘盘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06期

7 刘韵妍;刘渝琳;;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基于中国1985—2007年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7期

8 杨虹;;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FDI现状浅析——以中国家电行业投资越南为视角[J];消费导刊;2009年24期

9 熊小奇;蒋伟;;加强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的试点及规划[J];亚太经济;2009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韩会朝;徐康宁;;中国产品出口“质量门槛”假说及其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4期

2 曹伟;申宇;;人民币汇率传递、行业进口价格与通货膨胀:1996~2011[J];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3 曹伟;赵颖岚;倪克勤;;汇率传递与原油进口价格关系——基于非对称性视角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4 胡冬梅;郑尊信;潘世明;;汇率传递与出口商品价格决定:基于深圳港2000~2008年高度分解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10年06期

5 王晋斌;李南;;中国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6 施建淮;傅雄广;许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7 陈学彬;李世刚;芦东;;中国出口汇率传递率和盯市能力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8 陈六傅;刘厚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优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翟卉;;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0年02期

3 高运胜;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分析和建议[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1期

5 苑涛;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6 郑理明,王雷;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7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广东的实践[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8 祝欣;我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9 陈秋云,陈望春;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海平;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汉林;郑云;;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4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曙霄;;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及其结构问题的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吕国钧;;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民;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易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3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官锡强;深化广西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现产业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11年

5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潘文卿;中国农业竞争优势大盘点[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贸易模式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取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潘文卿(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发展要实施比较优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李玉举;澳大利亚:理想的贸易伙伴[N];国际商报;2004年

9 陈峰;建立大企业间战略联盟[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姚海天;变动的“雁行”:中日经济再定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鹏;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宁国玉;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江;中日韩三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王丹;辽宁省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吴君;中国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菲;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文涛;山东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丛培飞;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伟静;苏浙粤三省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黄蓉;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邹雯;中欧产业内贸易研究:1999-2006[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颖;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5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85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