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中国六部门DSGE模拟分析
本文选题:货币政策 切入点:宏观审慎管理 出处:《西部论坛》2017年06期
【摘要】: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最优稳态,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我国企业的二元特征,考虑政府债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包括家庭、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部门、宏观审慎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六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研究不同情形下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国有企业技术冲击时,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受到非国有企业技术冲击时,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经济系统的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管理可以改善金融体系;受到金融冲击时,则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配合实施,以实现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为实现经济和金融的长期稳定,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应该相互配合,以应对不同的冲击。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optimal stable state of the macro economy, we need the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debt and price monetary policy and other factors, we should construct a family.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commerci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departments, The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six departments is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shock and financial shock on the macro economy of China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echnology is impacted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independent use of monetary policy 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the independent use of monetary policy 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nomic system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technology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entry of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economy and finance,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tability of the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To cope with different shock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124;F82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古月;;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2 丁辉关,蔡建生;200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货币政策选择[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蒋绵绵;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的选择[J];市场论坛;2005年04期
4 陈丽华;;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实践考察与现实思考[J];经济师;2006年07期
5 贺建伟;韩建平;陈亚星;;浅析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失灵”问题[J];华北金融;2006年S2期
6 石峗姝;;略论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国计民生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8年05期
7 夏河;;让货币政策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协商论坛;2008年07期
8 王艳;唐境;;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黑龙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8年07期
9 白亚鹏;;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现实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金叶;;居民消费对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机理的探讨[J];才智;2009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虹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2 记者 聂伟柱 洪偌馨;货币政策下个十年: 为两个“翻番”目标护航[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周子勋;货币政策:适度放松还是继续收紧?[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 宗良;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更侧重于短期公开市场操作[N];证券日报;2013年
5 西南财经大学 吴小丹 周长;货币政策对经济稳中向好的作用[N];人民日报;2014年
6 高谦 朱启兵 民族证券分析师;经济下行趋势未改 货币政策维稳不变[N];证券时报;2014年
7 记者 闫瑾;专家预测货币政策不会全面放松[N];北京商报;2014年
8 记者 张田苗;欧美货币政策会继续背道而驰?[N];期货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闫立良 董少鹏;经济企稳向好 对货币政策的浮躁从何而来[N];证券日报;2009年
10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贺强;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N];证券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欧瑞;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闫思;全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3 吉红云;中国货币政策对产业的结构性影响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丽莉;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宪勇;DSGE框架下的中国经济波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寓涵;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王一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经济与房价互动的一般表现与区域差异[D];浙江大学;2015年
3 张蕊;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张倩倩;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扈科迪;美国逆周期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王晗;安倍经济学中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7 青攀;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的溢出效应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8 张宁;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娟;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10 欧阳立轩;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调控效应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90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9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