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后的日本利率政策效应分析:从零利率到负利率
本文选题:零利率约束 + 负名义利率 ; 参考:《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06期
【摘要】:为了尽快实现2%的核心通胀目标,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实行负利率。负利率政策打破零下限约束,量化宽松的政策逐步升级,不断加强。然而,短期来看,这一举措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作为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负利率政策到底是打破零利率约束的一项创新之举,还是黔驴技穷、陷入了深度流动性陷阱的怪圈,货币政策是否还存在宽松空间?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分析日本零利率及负利率的整体政策效应,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的货币政策没有实现抑制通缩和日元贬值的预期目标,结合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发展提供建议,认为根本上必须从结构性问题和技术层面改善经济发展水平。
[Abstract]:In an effort to reach the 2 percent core inflation target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Bank of Japan announced a negative interest rate on January 29, 2016. The 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 breaks the zero lower bound,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upgrades step by step, unceasingly strengthens. However, in the short run, this measure has not achie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s a super loose monetary policy, is the 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 an innovation to break the constraint of zero interest rates, or is it a strange circle of deep liquidity traps? Is there room for easing in monetary policy? By construct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policy effects of zero and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in Japan, and establishes a VAR model for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Japan's monetary policy has not achieved the expected goal of curbing deflation and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ye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Japan, this paper gives some advi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and holds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structural problems and technical aspects.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基于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的分析”(项目编号:SK2016SD04)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量化宽松后的日本利率政策效应分析:从零利率到负利率”(项目编号:ACYC2016067)
【分类号】:F82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扼住量化宽松的咽喉[J];甘肃金融;2010年11期
2 巴曙松;;量化宽松环境下的金融政策及市场新走向[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0年11期
3 ;量化宽松[J];天津经济;2010年12期
4 董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析[J];中国财政;2010年22期
5 林海仁;;美制“量化宽松”祸水必将殃及全球[J];价格与市场;2011年01期
6 李天锋;;美国二次“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新金融;2011年02期
7 ;联储的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胀风险[J];西部广播电视;2011年01期
8 朱晓君;;量化宽松之路 亦宽亦窄?[J];中国金融家;2011年04期
9 ;经济数据“强劲有力” 美出现中止“量化宽松”呼声[J];国际商务财会;2011年04期
10 刘煜辉;;美国“量化宽松”难言尽头[J];财经界;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绍飞;王仁贵;;美国量化宽松的中国应对[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2 陈文玲;;第十八期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应对[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3 张永军;;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4 陈兴动;;量化宽松助推美国复苏[A];2013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3年
5 ;第二部分 演讲嘉宾与听众互动内容[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楠;第三轮量化宽松又将接踵而至?[N];国际商报;2010年
2 驻东京记者 宋金明;日本央行再度推出量化宽松措施[N];金融时报;2012年
3 长盛环球大盘基金经理吴达;量化宽松的作用[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马凌;亚洲“感染”量化宽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张茉楠;量化宽松依赖症[N];人民日报;2012年
6 魏星;面对“量化宽松”中国要主动应对[N];光明日报;2013年
7 梁图强;“量化宽松”弊端显露[N];经济日报;201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特约研究员 熊爱宗;日本量化宽松并不“宽松”[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9 林爽 山东招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量化宽松前景不佳 吞没金价涨幅[N];中国黄金报;2013年
10 记者 崔利华;日本量化宽松损人未必利己[N];期货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柏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及其经济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宋明佳;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及退出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丁锐;量化宽松退出背景下资本流动逆转对新兴经济体冲击效应的实证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4 张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王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及冲击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张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马文瑾;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王慧慧;日本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9 陈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上证指数的影响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10 曹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外溢性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21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82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