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人民币在岸—离岸汇率波动性问题研究:特征、诱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05-08 11:52

  本文选题:在岸—离岸汇差 + 波动性 ; 参考:《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控制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价差在合理水平是保障人民币外汇市场稳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本文采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的区制转移特征、境内外影响因素及脉冲响应。实证结果显示:1、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呈现丛聚性,在"811"汇改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2、在汇差"高波动"状态下,中国汇率政策通过境内外因素影响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在汇差"低波动"的状态下,只有汇率政策能够影响汇差波动。3、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预期始终与在岸—离岸汇差波动负相关。同时,人民币在离岸汇差存在自动收敛趋势,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一体化已经初具雏形,但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仍较低。
[Abstract]:Controll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MB exchange rate spread at a reasonable level is an important link and mean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RMB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Markov regional transfer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regional system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ctuation of RMB exchange difference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impulse respons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change rat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fluctuation of RMB onshore / offshore exchange margin is clustered, and this phenomenon is more obvious after the "811" exchange rate reform,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volatility" of the exchange rate difference,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affects the fluctuation of RMB onshore / offshore exchange margin throug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volatility" of exchange margin, Only exchange rate policy can affect the volatility of exchange margin. The expectation of the future trend of RMB is alway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luctuation of onshore-offshore exchange margi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n automatic convergence trend of RMB in offshore exchange rate. The integration of RMB in offshore market has already taken shape, but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RMB in offshore market is still low.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0BGJ019)
【分类号】:F8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翔坤;;非参数GARCH模型、参数GARCH模型估计波动性对比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0年17期

2 杜沔;关于我国股市波动性过大问题的探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04期

3 黄剑;;中国股市开、收盘波动性的比较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王春峰;庄泓刚;房振明;卢涛;;多重指标波动性模型在中国股市波动性估计和预测的应用——基于高频数据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易定红;白九梅;;中国利率波动性对失业影响的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6 巩兰杰;;流动性与波动性动态关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向倩;;股权分置改革限售流通股解禁对A股波动性的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10期

8 赵树然;任培民;赵昕;;基于非参数GARCH模型的汇率波动性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2年06期

9 韩京芳;;大股东交易、波动性与市场效率——基于全流通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35期

10 罗荣华;门明;杨水清;郭明英;;股权分置、后股权分置与股市波动性[J];金融评论;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金全;崔畅;;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率和波动性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4期(总第4期)[C];2002年

2 孙兴哲;庄新玲;;股票流动性对收益率波动性的影响[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付一婷;王勇;;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性区制估计与区制转移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4 辛清泉;孔东民;郝颖;;公司透明度与股价波动性[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肖倬;郭彦峰;;期货上市对现货市场质量的影响:中国黄金市场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那复祺;汇率波动性可限制携带交易[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新兴市场重获青睐 低波动性百年一见[N];证券时报;2014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美股重现波动性 四季度不确定因素增多[N];证券时报;2014年

4 记者 刘伟;深市运行稳定性增强 波动性下降[N];上海证券报;2013年

5 那复祺;关注短期汇率的波动性[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记者 袁蓉君;低波动性背后暗藏隐忧[N];金融时报;2014年

7 记者 张华君;低波动性对当前股市是一个危险信号?[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8 秦晓斌;调整不改强势 波动性会增加[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环;欧洲银行股沦为“重灾区”[N];金融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成洋;投资者应逃离还是坚守?[N];金融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蒋祥林;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袁良胜;开放式基金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及周期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胡乔;证券投资基金与股市波动性[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董入芳;开放式基金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庄泓刚;基于非正态分布的动态金融波动性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许敏;指令驱动市场中交易者行为分析及信息性交易测度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坚;个股收益率波动性与经营业绩波动性[D];复旦大学;2013年

2 戒姝霖;我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与波动性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白天玺;会计盈余波动性与盈余公告后漂移[D];南京大学;2014年

4 郑心洁;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的波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5 刘文源;基于GJR模型的中国股市收益率波动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龚润泽;我国分级基金波动性及决定因素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7 张宁;投资者关注度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分析及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徐忠轩;经济政策和我国股市波动性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9 徐海峰;涨跌停制度对创业板股票波动性影响[D];湖南大学;2016年

10 沈长剑;我国创业板收益率波动性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1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861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