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商誉资本与货币竞争性发行——来自中国白银风潮前夕银行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Abstract]:Hayek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non-nationalization of money in 1976 and advocated giving independent currency issue power to private banks to restrain the government from issuing money indiscriminately. This paper unifies the issue of bank and credit to analyze how the reputation of the bank affects its issuing behavior.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mpetitive issuance, the reputation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behavior of the issuing bank. Banks issue steadily in pursuit of long-term profit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existence history of banks and whether they are public members of Shanghai Bank, the paper uses the microcosmic data of 34 banknote issuers and 150 banks on the eve of the silver storm to examine the role of reputation mechanisms. It is found that the better the reputation, the more stable the issuing of convertible bonds, the more advantages the reputation brings to the banks, such as more paid-in capital, surplus accumulation and deposits, resulting in larger loan scale and higher profit level of the banks with good reputation. The money bank is indeed due to the pursuit of long-term income and steady issuanc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ompetitive issuance of bank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aper provides the microcosmic evidence for the theory of non-nationalization of currency for the first time, as well as 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urrent monetary policy formul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JL010)
【分类号】:F83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董昕;;抗战前中国银行的官商股份变化与管理体制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董昕;;中国银行与停兑令风潮探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何益忠;归国留学生与上海华资银行业的进步[J];史林;2000年03期
4 董昕;;中国银行发行业务变迁研究(1912-1942)[J];江苏钱币;2013年02期
5 董昕;;近代中国银行发行业务之变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坚;上海的宁波人研究(1843-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薛念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D];复旦大学;2004年
3 宋佩玉;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D];复旦大学;2004年
4 贺水金;由乱至治[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张秀莉;南京国民政府发行准备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朱佩禧;汪伪中央储备银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萌;抗日战争前期日本在华棉纺织业研究(1937-194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涛;交通系与民初经济政策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新育;;两阶段货币之争中的外贸和汇率[J];中国金融;2010年21期
2 巴曙松;杨现领;;货币锚的选择与退出:对最优货币规则的再考察[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3 李天才;汲津;;漫话我国历代货币(上)[J];河南金融研究;1982年11期
4 朱章国;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J];世界经济;1985年09期
5 罗华平;;币值下降和货币贬值是一回事吗?[J];金融研究;1985年03期
6 丁鹄;;货币不再是价值标准吗?——金融管见之一[J];金融研究;1986年06期
7 杨书奥;朱丹;;货币的升值与贬值[J];世界知识;1987年09期
8 徐倩;关于黄金货币属性的转移及其应用领域的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郝冠斌;;货币贬值与出口[J];世界知识;1998年09期
10 张宗成;张瑞杲;戎翰;;我国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实施及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任治君;;价值与价格,,货币与汇率[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执行董事 中国资产管理总经理 温天;寻找共同货币之路[N];证券时报;2010年
2 财经评论员 杨国英;“掠夺性贬值”的货币集团已然成立[N];华夏时报;2011年
3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朝鲜17年后重推新货币 兑换率为100比1[N];上海证券报;2009年
4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朱伟一;一场货币贬值混战[N];上海证券报;2013年
5 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竞争性货币贬值没有赢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6 记者 周轩千;发达国家货币贬值动因不一[N];上海金融报;2013年
7 记者 崔立勇;学者对中国是否应该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态度不一[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实习记者 宋曦曦;竞争性货币贬值是“死胡同”[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田晓林;货币为什么重要[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本报驻安卡拉记者 李湛军;土耳其民众拯救货币[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南松;现代化进程中的货币功能[D];复旦大学;2007年
2 施箐;货币权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刘锋;中国经济转型中的货币依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晓寒;宏观金融调控论[D];中共中央党校;1988年
6 刘玉人;海峡两岸货币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施t 娅;货币、金融国际化与经济金融化传导关系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罗天勇;货币运动的动力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9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李智;货币金融版图的国际区域扩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石;参考一篮子货币[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Francois Likondzabeka;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外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谭锦财;中国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纪梦晨;东亚人民币“货币锚”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魏孔峰;西汉反货币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周华;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与人民币汇率走势[D];武汉大学;2004年
7 彭芳;CEPA框架下粤港货币跨境流通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8 盛宏清;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经济分析及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赵畅;建立东亚货币同盟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实现途径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畅;鞅方法在双元货币估价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13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