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监管逻辑和进路:以影子银行本质属性为切入点
[Abstract]: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hadow banking are disintermediation, regulatory arbitrage and credit creativity. Credit creativity is the objective value of shadow banking, disintermediation and regulatory arbitrage are instrumental values of shadow ba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participants in shadow banking,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shadow banking and its influence, and extracts the corresponding supervision rul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upervision logic of shadow banks. The regulatory rules for shadow bank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conceptual regulatory rules and instrumental regulatory rules. Instrumental regulatory rules should be the main grip of shadow banking regul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分类号】:F8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2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3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5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6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7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8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9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10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波;“影子银行”监管:风险与效率如何平衡?[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4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6 马卓 张奎 李丽;谁来监管“影子银行”?[N];国际商报;2012年
7 周波 宋馨;国外如何监管影子银行[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记者 肖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测与监管[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阳;美国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D];吉林大学;2016年
2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3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4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s,
本文编号:2242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24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