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从量化宽松到量化紧缩——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08 19:14
【摘要】:作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阶段,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缩减因危机后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指出缩表结束后的证券资产持有规模将不会大于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须维持的水平。本文认为,决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长期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负债中的流通中货币量和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前者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名义GDP增长趋势的估计,后者则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选择。如果美联储倾向于采用危机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办法,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将与银行交易性存款余额决定的必要准备金水平趋于一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规模将因此显著低于目前的水平。相反,如果依照本文所预计的,美联储将继续危机后实行的利率走廊机制,以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反向回购利率控制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范围,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就将由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虽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缩减,但程度相对有限,因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小。此外,和危机前的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不同,本次量化紧缩政策的特点是美联储可以同时运用短期利率和资产负债表两种政策工具,意味着美联储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缩减来部分地取代联邦基金利率的提高,而不至于改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缓和升息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Abstract]:In the second phase of normalizing monetary policy, the Fed will begin to scale back its massive balance sheet as a result of post-crisis quantitative easing in 2017.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holdings of securities assets after the end of the abbreviated statement will not be larger than the level that must be maintained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long-term size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balance sheet are the amount of money in circulation and the long-term level of reserve balance in the Federal Reserve's liabilities. The former depends on the Federal Reserve's estimate of the future trend of nominal GDP growth. The latter depends on the Fed's choice of a future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If the Fed prefers an open market approach prior to the crisis, the long-term level of reserve balances will be aligned with the necessary reserve levels determined by the bank's transactional deposit balances. As a result, the long-term size of the Fed's balance sheet will be significantly below current levels. Instead, if, as expected, the Fed continues the post-crisis interest-rate corridor mechanism, it will control the range of federal funds rates at the rate of excess reserves and the overnight reverse repo rate. The long-term level of reserve balances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banks' demand for reserves. In this case, the size of the Fed's balance sheet will shrink from its current level, but to a relatively limited extent, with les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y. Moreover, unlike pre-crisis moves to raise the federal funds rate as the main tool for tightening monetary policy, this quantitative tightening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ed's ability to use both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and balance sheets. This means that the Fed can partially replace the increase in the federal funds rate by shrinking its balance sheet without changing the overall effect of tight monetary policy, which will partly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rate hike on the economy.
【作者单位】: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分类号】:F82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伟;;美式量化宽松与中式非量化宽松[J];浙江经济;2011年12期

2 ;扼住量化宽松的咽喉[J];甘肃金融;2010年11期

3 巴曙松;;量化宽松环境下的金融政策及市场新走向[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0年11期

4 ;量化宽松[J];天津经济;2010年12期

5 董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分析[J];中国财政;2010年22期

6 林海仁;;美制“量化宽松”祸水必将殃及全球[J];价格与市场;2011年01期

7 李天锋;;美国二次“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新金融;2011年02期

8 ;联储的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胀风险[J];西部广播电视;2011年01期

9 朱晓君;;量化宽松之路 亦宽亦窄?[J];中国金融家;2011年04期

10 ;经济数据“强劲有力” 美出现中止“量化宽松”呼声[J];国际商务财会;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绍飞;王仁贵;;美国量化宽松的中国应对[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2 陈文玲;;第十八期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应对[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3 张永军;;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4 陈兴动;;量化宽松助推美国复苏[A];2013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3年

5 ;第二部分 演讲嘉宾与听众互动内容[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楠;第三轮量化宽松又将接踵而至?[N];国际商报;2010年

2 驻东京记者 宋金明;日本央行再度推出量化宽松措施[N];金融时报;2012年

3 长盛环球大盘基金经理吴达;量化宽松的作用[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马凌;亚洲“感染”量化宽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张茉楠;量化宽松依赖症[N];人民日报;2012年

6 魏星;面对“量化宽松”中国要主动应对[N];光明日报;2013年

7 梁图强;“量化宽松”弊端显露[N];经济日报;201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特约研究员 熊爱宗;日本量化宽松并不“宽松”[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9 林爽 山东招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量化宽松前景不佳 吞没金价涨幅[N];中国黄金报;2013年

10 记者 崔利华;日本量化宽松损人未必利己[N];期货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柏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及其经济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宋明佳;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及退出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丁锐;量化宽松退出背景下资本流动逆转对新兴经济体冲击效应的实证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4 马川丁;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王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及冲击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张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马文瑾;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王慧慧;日本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10 陈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上证指数的影响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05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405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