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银行制度改革与公司现金持有

发布时间:2019-02-09 11:35
【摘要】:现金是公司经营运作的血液,现金持有更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对于现金持有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从公司自身特征与公司治理层面(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过渡到宏观经济环境层面。然而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金融市场、投资者法律保护与货币政策等同现金持有的关系,而忽略了另一宏观经济环境的重要成分即银行制度改革。银行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抑制代理冲突影响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与价值。本文以2005~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银行制度改革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负相关,而且这种负相关性在民营企业、高金融发展地区与高银行竞争地区更为显著。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找寻影响机制,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代理冲突理论以现金持有价值效应为研究视角,实证检验发现,总体上,银行制度改革整体上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考虑产权性质后,银行制度改革在非国有企业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现金持有水平,而在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抑制代理冲突降低现金持有水平。呼应前文,银行制度改革与现金持有价值的负相关性也在高金融发展地区与高银行竞争地区更为显著。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银行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银行进入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负相关性在大规模公司中更显著,亦即外资银行进入伴随着的“选摘樱桃”效应,然而,公司所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银行竞争程度弱化了公司规模对这种负相关性的影响,说明金融发展与银行竞争抑制了外资银行进入的“选摘樱桃”效应。本文在完善与补充公司现金持有相关研究的同时,也为更好发挥银行制度改革的效应提供了理论启示。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银行制度改革通过引进非国有产权、增加融资便利、扩大信贷渠道等途径影响公司的融资约束与代理冲突,公司应结合外部的银行制度改革程度、面临的融资约束与自身代理问题,合理确定现金持有水平以提高其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其次,以产权改革、引进外资、分散银行体系与提高监管为目标的银行制度改革有效缓解了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从这一视角出发,应继续推进银行制度改革。再次,银行制度改革对于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制度政策时,应对症下药,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手段。然后,金融发展与银行竞争使得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更加有效、信息不对称降低,进而催化银行制度改革效应的发挥,因此,需要政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与降低银行垄断程度,以为更好地发挥银行制度改革效应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最后,作为银行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分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表现为中国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更为重要的是,其存在引入竞争机制,激化了国有银行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的银行部门更趋市场化,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同时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在我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外资银行同样偏爱大型企业,而其背后的制度根源就在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金融发展与银行竞争的深化可缓解这一问题,促使银行部门更加关注小规模企业的信贷需求,助其摆脱融资困境,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也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与降低银行垄断,为外资银行的进入效应提供理想的宏观环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32.33;F830.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欢;陆正飞;;大股东控制、关联存款与现金持有价值[J];管理世界;2016年05期

2 杨兴全;齐云飞;吴昊e,

本文编号:2418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418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