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中国影子银行:兴起、本质、治理与监管创新

发布时间:2019-05-12 06:14
【摘要】:影子银行是指那些发挥着类似银行功能的非正规银行的活动。美国在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根源时,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被认为是主要诱因之一,由此引发了金融监管机构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就我国而言,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化,与金融创新如影随形的影子银行也快速膨胀。影子银行不能被完全取缔,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有影子银行存在的土壤,更有影子银行发挥积极功能的空间。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本质特征角度界定影子银行,分析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风险和金融功能,进而对有效监管目标下的影子银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提出建议。
[Abstract]:Shadow banking refers to the activities of informal banks that play a similar role as banks. When the United States reflects on the root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unregulated shadow bank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ain inducements, which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mong financial regulators and academic circles. As far as our country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shadow banking,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also expanding rapidly. Shadow banking can not be completely banned, because in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re is the soil of shadow banking, but also the space for shadow banking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This paper defines shadow bank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dow banking, analyzes the causes, risks and financial functions of shadow bank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nnovation of shadow bank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under the goal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法学会金融法治方阵重点委托研究课题“中国影子银行的法律规制”的成果
【分类号】:F8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年14期

2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3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4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5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6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7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8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9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10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波;“影子银行”监管:风险与效率如何平衡?[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4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6 马卓 张奎 李丽;谁来监管“影子银行”?[N];国际商报;2012年

7 周波 宋馨;国外如何监管影子银行[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记者 肖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测与监管[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阳;美国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D];吉林大学;2016年

2 谭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高绪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冯建秀;宏观审慎视角的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李存;中国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效应及监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7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8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9 王s,

本文编号:2475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475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