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信用衍生工具:缓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9-05-16 23:13
【摘要】: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经济下行期面临诸多挑战,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有效减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承担,降低中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累积,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中国金融市场快速深化,法规逐步健全,为发展信用衍生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立足现实,审慎稳妥发展信用衍生品,是中国当前纾解金融体系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
[Abstract]: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the economic downtrend period. The use of credit derivatives can 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credit risk burden of commercial banks,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systemic risk of Chi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rapid deepening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derivatives. Based on reality, prudent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redit derivative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China to alleviate the credit risk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殷林森;马欣;;从“信贷悖论”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J];征信;2013年05期

2 王婧;王光明;;信用衍生品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新金融;2012年01期

3 巴曙松;尹煜;;金融衍生品的国际监管改革及其借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时晋;吴锦宇;;试论金融创新中的自律规范——以中国信用衍生品创新为研究对象[J];经济与管理;2011年10期

5 黄灵洁;;对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相关问题的认识[J];金融与经济;2011年05期

6 冯光华;;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10年22期

7 肖元;;利用信用工具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J];中国金融;2010年22期

8 汪宇瀚;;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几点思索[J];浙江金融;2008年05期

9 史永东;赵永刚;;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理论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国华;张崇胜;;信用违约互换监管机制:分析、比较与构建[J];金融发展研究;2017年03期

2 李永军;丁守海;刘晔;;信用衍生工具:缓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J];国际经济合作;2017年02期

3 马文亚;;发展场外衍生品机构间市场面临的市场环境研究[J];现代商业;2016年03期

4 黄金波;;信用衍生产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金融经济;2015年20期

5 任向英;;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民营科技;2015年09期

6 成倩雯;;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财务与金融;2015年04期

7 殷林森;汤Pr仪;;基于博弈机制的信用衍生品监管分析[J];征信;2015年05期

8 杨凌莉;;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4年23期

9 张英杰;张良贵;范德胜;;我国企业债预期违约概率测度及其分解——基于2007-2013年银行间交易数据[J];财经论丛;2014年08期

10 马长青;;基于损失规避效应的资产定价模型[J];系统工程;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实;;发展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11期

2 陈支农;;信用衍生产品之探[J];新理财;2010年11期

3 岳彩申;张晓东;;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反思[J];法学论坛;2010年05期

4 刘伟琳;赵文荣;;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历程回顾、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理论界;2010年09期

5 巴曙松;;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衍生品发展与趋势展望[J];中国金融电脑;2010年05期

6 楼建波;;从CDS看金融衍生品的异化与监管——以瑞银集团诉Paramax案为例[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殷林森;;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者契约关系分析[J];征信;2009年05期

8 卜亚;;由次贷危机看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9 范舟;;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9年16期

10 余亮;尹小兵;;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淑锦;李胜宏;;有传染违约相关情形下信用违约互换的估价[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2010年03期

2 李中彬;;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3 邓斌;张涤新;;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研究[J];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4 张姚旷;詹建朝;;浅析当前背景下信用违约互换的缺陷[J];企业导报;2012年11期

5 郭炜恒;;信用违约互换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王琼,陈金贤;信用违约互换的避险机理及价值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李鹏;;国际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压力表现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8 杨文瀚,王燕;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年08期

9 唐丽琼;;论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单边性[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10 孙森;杨文彬;;信用违约互换[J];华北金融;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海天;信用违约互换值得期待[N];中国证券报;2005年

2 本·列文森 大越期货 李再相 编译;监管机构关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N];期货日报;2008年

3 曹春伟;美国交易所备战信用违约互换期货[N];期货日报;2007年

4 任艳珍 沈沛龙;信用违约互换的应用及监管研究[N];科技日报;2011年

5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 鞠海龙;信用违约互换—企业债券的另类担保[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Christine Marie Nielsen 长城伟业期货 牟晓鸣 编译;清算:一个重要的全球问题[N];期货日报;2009年

7 记者 金e黣,

本文编号:2478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478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