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16:09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政策。现金股利政策的正确选择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同一个企业所处生命阶段的不同会适用不同的现金股利政策。本文正是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用留存收益股权比RE/TE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代理变量,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12-2014年间的年度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考察了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以及股利分配率(现金股利支付力度)是否具有生命周期特征,同时探讨了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时分配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1)是否支付现金股利与企业的生命周期呈倒U型关系,并且现金股利分配率与企业的生命周期指标也呈倒U型关系,说明可以用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2)是否支付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相关,现金股利分配率与企业价值也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呈现出先负相关后正相关的关系。在公司的“成长期”,发放现金股利会使得企业价值有所降低;在公司进入“成熟期”后,大量盈余的积累以及投资机会的减少更加适合于发放现金股利,公司支付现金股利可增加企业的价值。(3)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支付力度与企业规模、派现能力、公司盈利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规模越大、派现能力越强、盈利越好,公司越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倾向于更高比例的现金股利分配率。(4)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支付力度与资产负债率、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分别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成长能力越强、股权越集中时,公司越不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也就说明债权人的监管、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公司的成长能力以及股权集中情况是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从财务战略看,股利政策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应该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的,这是MM研究股利政策的初衷,也应该作为衡量股利政策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之一。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其可以将上市公司的派现形为与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结合在一起分析,来判断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情况,进行为投资决策做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金股利支付倾向 现金股利支付力度 企业价值 生命周期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F832.5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13-14
  • 1.5 本文的创新点14-15
  • 2 文献综述15-24
  • 2.1 股利理论形成阶段16-18
  • 2.1.1 股利无关论16
  • 2.1.2 股利相关论16-18
  • 2.2 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文献综述18-23
  • 2.2.1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研究19-20
  • 2.2.2 基于代理理论的研究20-22
  • 2.2.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3 理论基础及假设24-32
  • 3.1 生命周期理论模型24-26
  • 3.2 生命周期划分方法26-29
  • 3.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关系分析29-30
  • 3.4 本文的核心假设30
  • 3.5 本章小结30-32
  • 4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32-47
  • 4.1 研究设计32-36
  • 4.1.1 模型设计32-33
  • 4.1.2 变量选取33-35
  • 4.1.3 样本选取35-36
  •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36-46
  • 4.2.1 描述性统计36-39
  • 4.2.2 相关性检验39-40
  • 4.2.3 回归结果分析40-45
  • 4.2.4 稳健性检验45-46
  • 4.3 本章小结46-47
  • 5 结论与建议47-49
  • 5.1 研究结论及建议47-48
  • 5.2 研究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2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2-54
  • 学位论文数据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献中,罗宏;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经验与实践[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5期

2 邵军;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年12期

3 徐新;;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稳定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4 郭海芳;;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理论比较和现实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7年19期

5 李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8年20期

6 张雪南;;试析我国现金股利发放动因及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08期

7 张文龙;李峰;郭泽光;;现金股利——控制还是掠夺?[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8 付代红;;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根源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9年12期

9 甘丽凝;;资产质量与现金股利关系评析[J];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期

10 林川;曹国华;陈立泰;;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雷;张杰;;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与现金股利[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饶育蕾;李湘平;;迎合还是背离: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罗宏;;国有股权、现金股利与公司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苏月中;;现金股利悖论:一个来自中国股市的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吕怀立;徐宗宇;;现金股利“悖论”:理论回顾与研究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程帆;刘慧凤;;公司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配给股东了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何玉润;王茂林;;管理层权力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吗?——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对比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第二十二章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分配行为[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9 闫永海;;董事会性别多元化与现金股利分配——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喻梦颖;肖淑芳;;股改前后,谁在导演现金股利的角色?[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宝钢股份拟派现金股利61.3亿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陈舒琦;正确核算特殊的“现金股利”[N];财会信报;2005年

3 刘利 朱绿琴 记者 朱彤;伊力品牌荣获500强现金股利真情回馈股东[N];科技日报;2006年

4 彭昕宁 佘风琴;购入股权含现金股利 会计与税务处理有无差异[N];中国税务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涂桂林;皖新传媒实现分配现金股利6370万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2002年业绩大幅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3年

7 王立佳;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该怎样确认投资收益[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8 蔡臻欣;超过欧美亚股平均股利率今年将增长4.6%[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刘文斌 Q孟推

本文编号:254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54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