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的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4:27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的出现旨在优化个体机构,降低风险增强稳定性。危机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系统层面考虑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不是像过去仅仅关注单个金融机构。银行之间通过同业拆借关系相互连接形成的复杂网络是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紧密的拆借关系促进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整个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的不稳定性,因此将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的稳定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根据矩阵法构建了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的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了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不受外部冲击的静态稳定性和受到外部冲击的动态稳定性。同时根据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的数据,对我国现阶段的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做出了分析,并对局部的银行间拆借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以上内容得出的结论,分别从银行主体和监管层面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下邻居数目和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都会使得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不容易稳定。在外围节点易受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长期的强健性并不足以支持或确保网络的健康。相比于蓄意攻击,随机攻击下的网络更容易保持稳定,但一旦网络的中心部位,如一家大型银行遭受压力时,网络的脆弱性就会暴露无遗。当大型银行机构在危机中遭受压力时,网络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巨大冲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同时具有高度关联和流通效率较高的特点导致较高的风险隐患容易引发不稳定,尤其是面对外部冲击时,抗击稳定的能力较弱。
【图文】:

加权图,无向图,示例,银行


a) 无向图 b) 有向加权图图 3-1 无向图及加权图示例间同业拆借网络图中的节点分别代表银行,边代表银行说,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可被抽象为有向加权图。假

关系图,示例,邻接矩阵,关系图


银行间同业拆借关系图示例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红兵;刘晓东;;中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及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J];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10期

2 周海林;盖曦;吴鑫育;;基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网络模型的风险传导机制研究[J];财贸研究;2015年05期

3 石大龙;白雪梅;;网络结构、危机传染与系统性风险[J];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04期

4 王晓枫;廖凯亮;徐金池;;复杂网络视角下银行同业间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年03期

5 陈冀;陈典发;宋敏;;复杂网络结构下异质性银行系统稳定性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6 刘超;吴明文;马玉洁;;基于复杂网络的同业拆借市场特性研究——以金融危机时期(2007~2009年)数据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7 邓晶;曹诗男;潘焕学;秦涛;;基于银行间市场网络的系统性风险传染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3年04期

8 巴曙松;左伟;朱元倩;;金融网络及传染对金融稳定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2期

9 李守伟;何建敏;庄亚明;施亚明;;基于复杂网络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稳定性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守伟;何建敏;庄亚明;施亚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网络模型构建及稳定性[J];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姣;银行间同业拆借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94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594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