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市场途径传染银行风险的机制及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1:37
【摘要】:银行系统是金融系统的组成部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系统性风险事关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参照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本文定义银行系统性风险是由单家银行的风险在银行系统内相互传染而导致系统中其他大多数银行也发生风险的情况。因此,单家银行风险事故发生的机制以及风险在银行间两两传染是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出发点,本文仅对此进行研究。对单家银行考察的是风险发生的极端形式即银行挤兑风险的生成机制,各种风险因素汇集成相关信息导致银行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到银行提款,这些信息又会影响其它银行储户的行为,除此之外发生风险的银行与暂时没有发生风险的银行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导致风险通过关联的渠道或媒介传送到其它银行,一旦某家银行出现风险,将引发风险在银行间进行交差感染,在没有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银行系统性风险。具体来讲,如下是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在阐述了论题的研究意义、背景、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之外,重点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追踪。已有的文献把风险传染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直接传染途径分为银行间市场途径和支付结算途径;间接途径可分为信息传染途径和资产价格传染途径两类。测度风险传染效应或程度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直接传染途径的矩阵法以及对直接和间接传染途径进行综合测度的条件在险价值法。通过文献的整理发现,信息传染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运用条件在险价值法测度银行两两之间的风险传染程度几乎没有人论及,这是本文选题并展开研究的依据。第二章研究了风险间接传染途径中的信息传染途径。信息途径传染单家银行风险的机理在于,某家银行的风险信息会传递给其他银行的储户,导致这些储户产生“跟风”行动,相继前往银行取款,引起其他银行挤兑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通过银行风险信息传染模型的仿真模拟发现,改变模型中信息传染系数、大众传媒系数和人际交往系数的大小,从而改变单家银行风险信息的传染速度,为制定降低银行风险传染措施提供依据。第三章研究了风险直接传染途径中的银行间拆借市场传染途径。描述单家银行破产后,其风险通过拆借业务关联向其债务和债权银行进行传染的过程,传染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对债权银行的传染,危机银行无法全额偿付债务,造成其债权银行资产损失;二是对债务银行的传染,危机银行向其债务银行提前收回资金或无法继续提供流动性支持,当债务银行融资困难时,为满足流动性需求,以低价出售未到期的长期资产,因而资产受损。通过分析同业拆借市场与上市银行的数据考察传染特征,据此提出管理风险传染的建议。第四章运用CoVaR法测度我国14家上市银行两两之间的传染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第一,14家银行两两间存在较强的传染效应;第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对其他银行造成的传染影响更为严重,但其受传染程度最低;第三,风险的传染效应具有方向性,如北京银行对宁波银行的风险传染程度达到61.351%,但宁波银行对北京银行的传染程度仅为21.830%。第五章分析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图文】:
银行做出最优决策,将传染风险降至最低。Babus(201何建立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他指出多样,尽管这种联系有明显的好处,例如通过同业拆借转击,但联系的代价就是一个小冲击最初只影响少数银行联在整个系统中扩散:当一家银行破产时,它会给所有邻失高于一定的阈值,这些银行也会破产。2006)指出单家银行的危机主要通过风险暴露传染渠道和其他银行:前者指当一家银行(图 1-2 中 B 银行)发生危权银行(C 银行)将面临损失,损失严重时同样失去偿付道是指在 B 银行获得信贷的银行(A 银行)将失去流动两条渠道下流动性不足和无力偿付的银行及相应的传染银行间的风险传染与这两条渠道相关,信贷限额传染渠道重要而且完全的市场结构比集中的结构更稳定。
图 2-1 信息传染系数影响仿真结果图仿真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结果为一条指数衰减曲线,累计获得信息储户数量随长。在风险信息传染过程的前期,由于大众传媒和人风险信息会立即在不同银行的储户间扩散,使得获得但随着获得信息储户数量不断增加,当累计获得信息长速度下降;一时刻,累积获得信息储户数量随信息传染系数的增时刻,在 p q 0.3设定下,累积获得信息储户数量在 p q 0.15设定下,累积获得信息储户数量仅接传染系数越大,前期的风险信息传染曲线越陡峭。信传染速度加快,即累积获得信息储户数量的增长幅度需时间更短。例如,,在 p q 0.5设定下,直至 t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2;F274
本文编号:2599186
【图文】:
银行做出最优决策,将传染风险降至最低。Babus(201何建立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他指出多样,尽管这种联系有明显的好处,例如通过同业拆借转击,但联系的代价就是一个小冲击最初只影响少数银行联在整个系统中扩散:当一家银行破产时,它会给所有邻失高于一定的阈值,这些银行也会破产。2006)指出单家银行的危机主要通过风险暴露传染渠道和其他银行:前者指当一家银行(图 1-2 中 B 银行)发生危权银行(C 银行)将面临损失,损失严重时同样失去偿付道是指在 B 银行获得信贷的银行(A 银行)将失去流动两条渠道下流动性不足和无力偿付的银行及相应的传染银行间的风险传染与这两条渠道相关,信贷限额传染渠道重要而且完全的市场结构比集中的结构更稳定。
图 2-1 信息传染系数影响仿真结果图仿真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结果为一条指数衰减曲线,累计获得信息储户数量随长。在风险信息传染过程的前期,由于大众传媒和人风险信息会立即在不同银行的储户间扩散,使得获得但随着获得信息储户数量不断增加,当累计获得信息长速度下降;一时刻,累积获得信息储户数量随信息传染系数的增时刻,在 p q 0.3设定下,累积获得信息储户数量在 p q 0.15设定下,累积获得信息储户数量仅接传染系数越大,前期的风险信息传染曲线越陡峭。信传染速度加快,即累积获得信息储户数量的增长幅度需时间更短。例如,,在 p q 0.5设定下,直至 t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2;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枫;廖凯亮;徐金池;;复杂网络视角下银行同业间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年03期
2 邓晶;曹诗男;潘焕学;秦涛;;基于银行间市场网络的系统性风险传染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3年04期
3 巴曙松;尚航飞;朱元倩;;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新规及其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4 高国华;潘英丽;;基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5 周天芸;周开国;黄亮;;机构集聚、风险传染与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4期
6 高国华;潘英丽;;银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基于动态CoVaR方法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7 李志辉;樊莉;;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价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6期
8 陈国进;马长峰;;金融危机传染的网络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0年02期
9 王爱民;王理平;王惠;;净额支付清算系统中银行危机的传染过程与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2008年01期
10 马君潞;范小云;曹元涛;;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阳松;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机制与免疫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9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59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