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财政、货币与政策组合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21:14
【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国中央银行深刻意识到仅依靠货币政策来调控实体经济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2008年我国央行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由于政策刺激效果不显著,于是同年11月政府又实施“四万亿”救市计划,以此来抑制经济下滑态势。2012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政府一直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产能过剩、经济下滑、通胀低迷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等结构性问题突出,仅靠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难以平衡多重目标,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一方面,逐年增加的财政赤字意味着我国政府债务也随之增加,长期来看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隐患;另一方面,货币数量目标的吸引力已明显减小,但受制于金融市场不完善等结构性原因,完全基于价格型的政策调控体系又无法一蹴而就,那么究竟应采用何种政策组合来平抑经济波动就成为了摆在政府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理论难题和现实挑战。有鉴于此,本文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给出能有效调控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机制,并分别从资产价格的两个维度入手(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进一步分析了能够同时平抑实体经济波动和虚拟价格波动的财政、货币组合机制,从而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取向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以及当前政策组合的搭配使用提供了基本的判断与认知。具体来说,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给出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选题背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组合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回顾与文献梳理。在理论回顾层面,本章主要回顾了财政政策的凯恩斯效应和非凯恩斯效应、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李嘉图等价定理以及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货币政策的数量形式和价格形式,以及动态随机均衡视角下的政策组合规则,为下面章节进行理论拓展和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在文献梳理层面,本章主要是围绕财政、货币以及政策组合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作用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下面章节的出发点和立脚点。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是对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分析,从而为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财政政策的取向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其中,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财政政策对GDP增长、通货膨胀和股票价格调控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结果发现: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区制转换特征,这意味着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取决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其中,三种财政工具在多数时期均能平抑产出和通胀波动,只是不同时期的力度有所差异;然而需要指出,三种总量型财政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均不稳定,在很多时期均会出现正负效应相抵消的情形,由此可见,若想利用财政政策对资产价格形成有效调控,总量盯住的方式并不稳健,相反应该更加关注资本税、劳动税、印花税等细节税种对资产价格的指示作用。第三章主要是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出发,构建包含资产价格的财政政策DSGE模型,具体分析我国不同税率变化和政府支出变化对产出缺口、通胀缺口和资产价格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短期刺激作用较为显著,长期回归至理性范围。就财政支出政策而言,其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水平;就税收政策而言,劳动税率在平抑资产价格波动方面是最为有效的财政手段;而消费税率虽然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但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收效甚微,而资本税率既能刺激经济增长亦可平抑资产价格和物价波动,因此可以作为较为理想的财政调控工具。从第三部分起,本文进入货币政策研究专题。其中,第四章是从货币政策不同中介目标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不同中介指标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就通货膨胀层面而言,名义利率是较为有效的政策工具,而在经济增长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货币供给量的调控效果比较显著,而社会融资规模在2011年以后有效性显著提升;最后,在资产价格层面,名义利率对资产价格调控效果的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数量工具,并已逐渐成为政府和央行平抑资产价格波动的主要手段。第五章是从货币政策规则的不同类型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包含资产价格的DSGE模型比较分析数量型、价格型和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混合型政策规则适用于平抑不同类型的经济波动,这说明中央银行应采用“量价”结合的方式来平衡治理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和实体经济波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探究了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范式,即文章的第四部分。其中,第六章是从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模式视角出发,采用MS模型划分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区制,从中剥离出李嘉图和非李嘉图范式下货币、财政政策的反应方程,随后对两种范式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房价调控效果进行反事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常态时期服从李嘉图范式,即货币政策主导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则用于维持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而金融危机期间则服从非李嘉图范式,财政政策掌舵物价调节,放弃债务盯住,由流动性弥补赤字;此外,财政政策主导挤出泡沫、货币政策辅助收紧银根的非李嘉图范式更有利于平抑房地产价格波动,能为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第七章主要是对财政政策和混合型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就通货膨胀层面而言,混合型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效果最佳,财政减税政策的效果次之;就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层面而言,混合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最为直接,财政支出规则同样有效;最后,就财政、货币政策主导地位而言,财政变量对货币政策的冲击相对于货币政策对财政变量的冲击而言,其作用力度微乎其微,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仍是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即遵循李嘉图范式。然而需要指出,现阶段使用单一的财政政策或是货币政策均难以实现多重调控目标,因此,如何妥善地设计财政、货币组合政策机制,从而适应不同层面的宏观调控目标,仍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摆在政府和央行面前的重要理论难题和现实挑战。
【图文】:

经济变量,脉冲响应,凯恩斯效应


体现出短期的非凯恩斯效应和长期的凯恩斯效应。在图 2.3b 中,,财政支出的一单位正向冲击会使得 GDP 增长率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随后逐渐从正向收敛于零的态势,最大值可达 0.0025 以上,体现出显著的凯恩斯效应,这说明当股价处于高波动区制时,增加财政支出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股价低波动时期,政府支出增加,从财政收支平衡角度来看,政府税收、发行国债也会随之增加,这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所下降,从收入法来看,GDP 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政府支出对GDP 的短期挤出效应;但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风险较小,居民投资有所增加,而政府支出增加意味着政府消费和投资均有所增加,会使得居民投资进一步增加,从支出法来看,长期内 GDP 也会有所增加。

经济变量,脉冲响应,财政支出


于 18 期左右收敛于零,这说明在股价低波动时期,财政支出增加反而会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此时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显著,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并未完全流入实体经济,反对实体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图 2.3b 中,对于财政支出的一单位正向冲击,通货膨胀率现出先上升后下降随后逐渐上升收敛于零的态势,与区制 1 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较强的非称特征,而此时财政支持可以通过刺激需求拉动消费,其逆周期调控效果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12.0;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云锋;马春华;;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棘轮效应”[J];财贸经济;2017年11期

2 刘颖;;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数量论[J];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10期

3 杨源源;张晓林;于津平;;异质性预期、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来自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双重检验[J];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09期

4 马亚明;徐洋;;影子银行、货币窖藏与货币政策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08期

5 尹雷;杨源源;;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效率与政策工具最优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7年04期

6 张岩;;新常态下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范式——基于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的DSGE模型的分析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07期

7 金春雨;王伟强;;我国财政政策效应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8 刘金全;徐宁;刘达禹;;资产价格错位与货币政策规则——基于修正Q理论的重新审视[J];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05期

9 李强;李书舒;;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线性效应与关联机制[J];财贸研究;2017年02期

10 李戎;钱宗鑫;孙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与股票市场的交互影响——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03期



本文编号:2603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603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