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方式对家庭现金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3 23:07
【摘要】: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非现金支付方式层出不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家庭的消费付款方式。家庭的付款方式逐渐由现金变成非现金支付方式。这里的非现金支付方式主要指借记卡、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等其他新型支付方式。而这种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的现金货币持有量,因为消费是否优先使用现金会从交易动机上促使家庭预先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货币以备消费之需,如果消费时优先使用现金,那么家庭势必会留存数量较多的现金;如果消费时优先使用现金以外的支付方式,那么家庭就会留存数量较少的现金。为了验证支付方式与家庭现金需求的关系,本文展开了研究。首先,文中分析了我国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发展及使用现状;其次对前人的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从费雪方程式到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都没有建立起支付方式与货币需求之间的联系;最后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支付方式对家庭的现金资产比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15年CHFS的数据进行研究,并借助OLS和Tobit两种回归方式对支付方式与家庭的现金资产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使用储蓄卡、信用卡或新型支付方式对家庭的现金资产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家庭的现金资产比要小于未使用这些支付方式的家庭,这也就说明了家庭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后,其现金货币需求确实会有所减少。另外,考虑到模型设定时可能存在内生性的问题,本文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了2013年CHFS数据组成了面板数据对模型的内生性进行处理。同时,为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本文按照受教育程度对模型做了稳健性分析,结果与前面一致。最后,本文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家庭需要根据自身的支付方式使用情况和其他一些因素来调节自身的现金货币持有量,将家庭的现金货币持有量控制在最优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其次,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将非现金货币的内生性充分考虑进去,并根据非现金货币的发行和流通状况及时调节不同层次货币的供给。此外,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各种非现金支付方式发行、使用的规范和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2;F822
本文编号:2626556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2;F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淑锦;张小龙;;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5年12期
2 张文佳;胡蓓蓓;;电子货币发展状况及监管研究[J];武汉金融;2015年05期
3 胡再勇;;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影响的理论分析:基于狭义电子货币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年04期
4 印文;裴平;;中国的货币电子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经济学家;2015年03期
5 李楠;黄旭;谢尔曼;;支付体系变革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4年11期
6 孙国峰;邓婕;尹航;;电子货币对信用货币体系的影响——基于自由竞争市场[J];金融研究;2014年10期
7 王亮;纪明明;张茜;;电子货币、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年05期
8 杨弋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的影响机制研究——包含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三级创造体系[J];上海金融;2014年03期
9 谢平;刘海二;;ICT、移动支付与电子货币[J];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10 王亮;吴浜源;;我国电子货币的通货膨胀效应——基于2003—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少华;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晓光;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6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62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