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影子银行影响区域金融稳定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20:41
【摘要】: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影子银行在业务上对商业银行给予了一定的补充,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以其透明度低、监管覆盖面少且存在监管套利空间等特点,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金融经济发展程度、资源分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则影子银行在区域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也将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基于区域的视角,研究影子银行会对金融稳定性造成怎样的影响,这对维持我国金融体系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性的概念界定及基本分析,详细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其次,考虑到影子银行的规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以通过统计数据直接获取,所以本文从未观测信贷的角度对影子银行规模进行了测算,同时采用合成指标分析法,从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三个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构建了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指标体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测算,结合以上测算数据对影子银行的区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然后,选择金融稳定性综合指数的方法,选取宏观经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三个方面10个指标,构建金融稳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每个指标赋以权重,计算出区域金融稳定综合指数,并对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在测量影子银行规模、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及金融稳定性的基础上,采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是如何影响金融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小于门槛值时,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而当影子银行规模大于门槛值时,则会对金融稳定性带来挑战。此外,还分别对东中西地区进行了门槛回归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效应存在着区域差异,金融发达的地区,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效应显著,金融发展落后的地区,则其影响效应不甚明显。最后,本文依据上述分析提出针对影子银行健康发展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图文】:

影子,总体规模,银行,增长率


第 3 章 我国影子银行的区域特征分析为研究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Wind 数据库、各省份的《统》、各省份《金融运行报告》、《新中国 60 年统计资料汇编》等。对于我国各省份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关键在于明确农户、私营企业和个体造的 GDP 及其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本文中农户创造的 GDP 用第一产值来表示,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没有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单位创造 进行分类统计,因此本文将按照第二、三产业的产值乘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二、三产业中的劳动力投入比例进行估算。在贷款核算方面,,农业贷款、私和个体单位的贷款数据主要为短期贷款。在明确各省份农户产值、私营企业单位产值及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数据的基础上,将数据带入影子银行计算公式,即可得到我国 31 个省份的影子银行规模以及影子银行总体规模。算结果如图 3-1 和表 3-1 所示。

银行系统,影子,风险指数,变化趋势


股票总市值/GDP 0.146 -0.342 0.675股票成交金额波幅 0.009 0.118 0.924GDP 增长率 -0.617 -0.296 0.0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0.580 -0.352 0.052(4)我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指数的测算基于上述结果,将各指标数据根据其在各因子中的载荷比重算出三个公因F2、F3 的得分,然后选取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总的方差贡献率中所占作为其权重,进而对三个公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汇总,得到我国各个省份影系统性风险的具体得分,以此表示我国各省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状况,得表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越高。 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差异分析将测得的各省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值按年份进行加权汇总,将其作为全国影系统性风险的代理变量,结果如图 3-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U

本文编号:2628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628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7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