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超日债”违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3 12:36
【摘要】:2014年3月7日宣告违约的“11超日债”打开了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的潘多拉魔盒,在“11超日债”违约后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我国债券市场已经发生了15起信用违约事件,到2016年3月还有8起债券未完成本息兑付。虽然在多方努力下“11超日债”最终完整兑付本息,使其并未成为打破我国刚性兑付隐形规则的第一支公募债券,但是它在债券市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债券市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市场扩容、产品创新、交易机制完善、约束机制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然而,与日益庞大的市场规模相比,市场各主体在债券信用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上还表现得相对滞后,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的频频发生就是充分的例证。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并管理信用风险、促进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正成为市场各参与主体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11超日债”违约事件的回顾,从多个角度分析诱发“11超日债”违约的原因,进而从债券市场上各个主体出发,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文章在结构上共分为五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文章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该部分对于“11超日债”违约之前的债券市场背景做了介绍,并说明了“11超日债”的案例分析对于我国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意义,紧接着该部分对于国内外学者在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上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体,并对本文的框架、特色及不足之处做了说明。文章第二部分是对“11超日债”违约事件的回顾。该部分首先对超日太阳公司的家族式民营企业模式、较高的市场地位、以境外为主的销售模式以及以单/多晶体硅的产品模式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接着对于超日太阳公司发行“11超日债”的原因及“11超日债”的基本情况做了说明,接下来主要是按照超日太阳公司艰难兑付第一期利息、宣布第二期利息违约、江苏协鑫牵头重组完成最终兑付等的时间脉络对“11超日债”违约事件做了完整回顾。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对“11超日债”违约原因的分析,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该部分主要从内外两个因素探讨“11超日债”的违约原因。首先,在内部因素方面,主要是对公司进行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反映出来的公司恶化的财务状况,民营企业的扩张欲望所导致公司过于激进的经营模式以及家族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治理结构弊端。其次,在外部因素方面,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从行业层面分析“11超日债”的违约原因,包括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和欧美“双反”调查所导致国内光伏企业海外市场的锐减;第二,是对债券市场中介机构未能尽责履职的分析,包括作为“11超日债”保荐机构的中信建投的失职和评级机构鹏元资信的虚高评级;第三,是对我国监管当局的分析,包括由于监管者的不作为使得“11超日债”违规上市以及监管当局对于超日太阳公司的信息没有做到完全披露;第四,是从刚性兑付的心理预期和危机应对能力不足的投资者层面进行分析;第五,是从金融市场中经常被忽视的媒体层面进行分析,强调“11超日债”违约过程中不真实的媒体言论对于违约事件的影响。文章第四部分是“11超日债”的案例启示部分,这是本文的落脚点。通过对于“11超日债”的违约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债券市场各个主体出发,通过各主体的协同作用,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本章主要从五个方面提供建议,首先是从企业出发,发债企业应当选择正确的行业,并且在合适的经营模式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良好经营,避免信用违约的产生;其次,我国的监管当局应当构建统一的监管标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债券市场提供较为严格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也要适时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引导信用风险的有效释放;再次,我国的中介机构需要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增强对债券市场的服务质量;除此之外,债券市场上的投资者需要增加金融知识储备,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并且改变刚性兑付的心理预期;最后,媒体需要提高言论质量,为债券市场提供健康真实的舆论环境,避免不实言论诱发的信用违约。文章的最后一章是结束语部分,强调“11超日债”的案例分析对于研究如何防范我国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以及构造多维度、立体化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本文编号:2779637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勇;;IBM与SUN的“竞合”——老少对决[J];英才;2001年09期
2 ;太阳公司的开会效率[J];新东方;2006年01期
3 李臣;;太阳公司与“蒲公英”[J];经济视角;1996年04期
4 赵智敏;;“太阳”在南部沉落[J];销售与市场;1999年11期
5 郎朗;;沙漠里的环保事业[J];中国新时代;2012年05期
6 ;八六三计划专栏[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0年03期
7 ;“网络化”汽车[J];科技经济市场;2002年11期
8 胡德森;“网络化”汽车[J];国际市场;1998年12期
9 王君让;;顺势策划法 让企业起死回生[J];现代营销;2000年07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 研;2003年司考试卷四第六题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N];光明日报;2010年
3 张巍;微软垄断案再开庭 重重阻碍难结案[N];中国经营报;2002年
4 马献珍;信任是这样赢得的[N];中国石化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艳;“11超日债”违约案例分析[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79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77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