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集聚区域差异及优化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832.7
【部分图文】:
1.59 1.57 1.14 5.3 4.34 2.92 100 100 100 年中国区域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的央行统计数据,中国银行业共有机构网点 22.3人,资产总额达到 196.1 万亿元。金融资产占比前%的银行业资产规模,分别是广东(9.52%)、北京海(6.2%、浙江(5.7%)和山东(4.73%),这六个省 3- 1 为 2016 年年末各地区、各省银行业金融机构
7%的银行业资产规模,分别是广东(9.52%)、北京海(6.2%、浙江(5.7%)和山东(4.73%),这六个省 3- 1 为 2016 年年末各地区、各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图 3-1 2016 年中国银行营业网点分布情况
图 3-3 2016 年中国各省银行业资产总额分布情况,2016 年,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别为 3.47 万个、3.0 万个、2.47 万个,整体占比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银行业金融营业机构人员分.41 万人,占全国总数的 44.1%;从图 3-1、图 3-2分析,中国沿海地区(北部、东部、南部)拥有中括机构数量、从业人员以及资产总额。沿海地区(水平较高、资源丰富和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这些地行业发展的很快。海地区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变也金融新常态状态,但是由于该地区银行业实力雄表看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银行业机构占比、资产期经济发展落后有关,东北地区复兴、西北地区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露;;建设新城区金融集聚区的目标、路径和对策研究[J];淮海文汇;2017年05期
2 孙红侠;;建设新城区金融集聚区的目标、路径和对策研究[J];淮海文汇;2016年06期
3 岳川;;呼包鄂协同发展视角下金融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北方金融;2018年07期
4 张甜迪;陈尚静荷;;金融集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17个地市州面板门限模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04期
5 王方方;雷丽萍;杨旭宇;;基础设施提升对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检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9年07期
6 徐家楠;徐旭初;;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7 苗娜娜;;郑州金融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7年33期
8 王欣;贾青;汤荣媛;;金融集聚的动因研究——基于市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论;2018年06期
9 王吉恒;马双园;;黑龙江省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金融;2018年01期
10 纵玉英;刘艳华;;农村金融集聚对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帆;;上海市金融集聚区发展现状评价及规划策略探讨[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6年
2 朱海;张红梅;张目;;基于相对熵的金融集聚水平测评[A];中国企业运筹学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刘焕;任燕燕;;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4 李羚;;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引入互联网因素[A];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6年
5 魏茹;徐晔;;金融集聚会提升城市绿色经济绩效吗?——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8卷)[C];2017年
6 李丽颖;张目;;金融服务业集聚水平评价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何宜庆;刘博宇;;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十大城市群的数据[A];第十届海峡两岸统计与概率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8 孙宪华;李娜;;天津市金融集聚与产业传导的关联[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9 部慧;梁小珍;皮理;;我国金融业集聚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丛正;;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金融集聚效应分析[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光红;璧山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投用[N];重庆日报;2016年
2 韶关日报记者 曾珍;确保金融集聚区项目顺利实施[N];韶关日报;2019年
3 记者 王有军;吉林:金融集聚区建设提速[N];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
4 记者 张雅静;我省打造“一主多辅”金融集聚格局[N];吉林日报;2018年
5 杨丽 梅剑飞;以金融集聚推动产业升级[N];新华日报;2019年
6 ;长春新区支持金融集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N];吉林日报;2019年
7 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 李菲菲;金融集聚助力企业发展[N];山西日报;2019年
8 记者 韩霄鹏;济南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5G园区建设[N];济南日报;2019年
9 记者 郝磊 通讯员 王春雷;用科学的方式长远的眼光打造一流产业金融集聚区[N];济南日报;2019年
10 全媒体记者 魏宁;聚焦金融集聚区建设 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N];徐州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长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2 张文婷;中国金融集聚区域差异及优化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3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俞红玫;中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李红;信息技术对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与效应的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杨志群;金融集聚、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王丹;金融集聚对区域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谭朵朵;金融集聚的演化机理与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刘红;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张玄;金融集聚影响区域民营经济成长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浩;金融集聚对河南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河南大学;2019年
2 董炯辉;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潘宇;西北五省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4 刘莎莎;西北五省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5 李珍;我国金融集聚影响贸易附加值的机理及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
6 冯庆功;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7 汤超准;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7年
8 陈芸芸;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9 谢晓依;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粤港澳湾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10 孙誉嘉;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26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2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