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0-10-11 23:42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完善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是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持续增长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整体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战略制定的重要基础。如何构建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就必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的发展条件和背景下,农村金融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国家层面以制度的形式做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依据不同的金融发展方法配置信贷资金,以形成功能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在不断的摸索与探究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无论是在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模式还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里边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发展道路,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对中国现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变化的需要,不仅没有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反而束缚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仍不够健全,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变迁导致供需结构出现的新的失衡,金融抑制现象长期并且目前仍然存在;从需求角度而言,农户自身的天然特性使其缺少高质量的资产和抵押品大大降低了其农村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农村金融市场容量扩张与金融基础支撑体系薄弱的矛盾仍然突出;而从供给角度讲,农村金融市场中信贷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指导及行政手段进行推动,同时也缺少相应的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为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其承担缓解农村借贷资金紧张状况的能力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同时自身在风险管理等方面集聚了不少问题;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并未建立,不论是从普及范围还是普及质量上来看都是不达标的,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理应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政府主导模式(1978-1996年)、“三位一体”模式(1997-2004年)、商业化主导模式(2005-现在)。区别不同模式的关键在于满足金融需求的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即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信用主体模式、资产抵押模式和合作金融模式。将研究视角聚焦在金融交易层面,探讨何种金融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需要。金融的最核心功能是资金的融通,引导资金流动到价值最大化的领域,价值不应仅仅包含经济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到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等方面。而且因为我国的现实情况,农村金融还被赋予了更多重要的责任。不仅仅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还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使农民生活的更有尊严。现阶段,农户和资金供给方就好比站在河的两岸远远相望,金融则是将二者连接起来的桥梁,实现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的平衡。可以看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的变化,市场功能还不健全。究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农村金融模式变迁的目标设定不明晰、农村金融模式创新的主体动力不足、农村金融模式演进的路径偏差。这些问题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农村金融信贷供需主体的失衡,形成了事实上的金融抑制。通过对我国农村信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农村信贷差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纯收入越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农村资金流出现象越严重;而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和农村固定投入对优化农村信贷配给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信贷流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资金供给上促进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的提高,即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不断强化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农村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信贷抑制问题。以上结论为我国农村金融模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政府力量的干预能够促进信贷配置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强制性行政手段从根本上扭曲了金融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弱化了市场机制在农村地区资金配置的作用,加剧了农村信贷市场的调节失灵。因此,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以市场自发的力量对农村资金的流动进行调节,将是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有益经验,美国波特切斯特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格莱珉”模式和印度地区农村银行模式都有值得学习取经的地方。此外,互联网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和新型合作金融模式等新兴金融理论也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高效便利,农业供应链金融所特有的风险把控作用,新型合作金融模式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和较低的监督成本,都是我国农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诚然,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农村金融模式的路径选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大方面着手:一是健全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优化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三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支撑。例如大力发展土地未来收益权抵押贷、对低息和贴息涉农贷款进行财政补助、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立足自身优势领域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商业银行农村分行应当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的运营体系,农村信用社则应致力于建立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模式,村镇银行的未来是走出差别化的“社区银行”道路,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将作为三者的有益补充;保险公司应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看到农业保险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寻求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推进农业保险业务。农村联保互助小组、商业保险公司、农业再保险公司和保监会将共同构成我国的立体化农业保险体系,把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合力。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正是因为有不足才有进步的可能。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的基础上,以政策完善为改革铺平道路,以农村金融机构为改革主力军,以农业保险体系为改革保驾护航,“三农”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实现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富足的愿景,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832.35
【部分图文】:
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客观且清晰明了地将研究对象最本质的规律彻底来,对于结论的得出更有说服力。从方法论的角度,本文注重归纳总结与逻辑推演的结合。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历史进程的梳理,对当下发展状况的总结,得出中国农村金式的主要特征。此外,使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基于金融市场的基本原分析推导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找到制约中融模式创新与改进的症结所在。在实证研究部分,遵循逻辑实证主义利用数据对本文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检验,以增强的可信度,并充实理论研究的结论集。利用以上方法论与技术思路,整合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内容,提出农革和制度创新的具体建议,并对未来发展展开思考,具体技术路线图1 所示。
最近几年,中国银行在向农村地区的贷款投放量上一直处于加的状态。如图 3.1 所示,自 2007 年,全国涉农贷款规模增长速度为 380十年的时间里,涉农贷款的余额平均增速达到了 18.8%。截止到 2017 年,中国本外币所有的涉农贷款余额总和已经达到了 30.95 万亿元,这一年初时已经增长了 3.08 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 9.64%,增速也比上个提高了 1 个百分点,在上半年,贷款余额增加了 2.1 万亿元,同比来看 6425 亿元。截止到 2017 年 6 月末,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增速比上季末高 0.9 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 1元,同比多增 6004 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 7.6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比上季末低 0.9 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 6203 亿元,同比增长 813 亿元。款余额 3.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5.3%,增速比上季末高 0.1 个百分点,上加 2308 亿元,同比增长 258 亿元。⑤
图 5.1 个人信用担保小组联保保模式是信用主体模式的一种创新形式,贷款者自愿组成信贷用担保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原则。当小组成员中有人无法其他成员则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直到欠款还清为止。看,小组联保模式会促使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以达到各自的式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减小了贷款违约风险。小组联保是农村信用社针对农村地区实行的一种重要贷款模式协会联保保与小组担保的内在机制类似,即以协会或小组等团体组织担连带责任,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风险,但协会联保的会成员共同出资成立协会联保基金,以保障协会成员违约时
本文编号:2837299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832.35
【部分图文】:
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客观且清晰明了地将研究对象最本质的规律彻底来,对于结论的得出更有说服力。从方法论的角度,本文注重归纳总结与逻辑推演的结合。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历史进程的梳理,对当下发展状况的总结,得出中国农村金式的主要特征。此外,使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基于金融市场的基本原分析推导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找到制约中融模式创新与改进的症结所在。在实证研究部分,遵循逻辑实证主义利用数据对本文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检验,以增强的可信度,并充实理论研究的结论集。利用以上方法论与技术思路,整合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内容,提出农革和制度创新的具体建议,并对未来发展展开思考,具体技术路线图1 所示。
最近几年,中国银行在向农村地区的贷款投放量上一直处于加的状态。如图 3.1 所示,自 2007 年,全国涉农贷款规模增长速度为 380十年的时间里,涉农贷款的余额平均增速达到了 18.8%。截止到 2017 年,中国本外币所有的涉农贷款余额总和已经达到了 30.95 万亿元,这一年初时已经增长了 3.08 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 9.64%,增速也比上个提高了 1 个百分点,在上半年,贷款余额增加了 2.1 万亿元,同比来看 6425 亿元。截止到 2017 年 6 月末,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增速比上季末高 0.9 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 1元,同比多增 6004 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 7.6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比上季末低 0.9 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 6203 亿元,同比增长 813 亿元。款余额 3.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5.3%,增速比上季末高 0.1 个百分点,上加 2308 亿元,同比增长 258 亿元。⑤
图 5.1 个人信用担保小组联保保模式是信用主体模式的一种创新形式,贷款者自愿组成信贷用担保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原则。当小组成员中有人无法其他成员则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直到欠款还清为止。看,小组联保模式会促使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以达到各自的式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减小了贷款违约风险。小组联保是农村信用社针对农村地区实行的一种重要贷款模式协会联保保与小组担保的内在机制类似,即以协会或小组等团体组织担连带责任,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风险,但协会联保的会成员共同出资成立协会联保基金,以保障协会成员违约时
本文编号:2837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3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