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银行资本监管及其最优规则——基于“双重道德风险”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
【部分图文】:
12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银行资本监管及其最优规则总第100期五、政策模拟与评估(一)生产技术冲击图2显示了1%生产技术的正冲击对不同银行资本监管方式的经济影响。正面生产技术冲击提高了厂商生产技术水平,增加了资本投资预期回报率,导致产出和投资上升,资产价格随之上涨。面对实体经济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在微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保持不变,造成银行杠杆率上限调整缺乏弹性,银行资本缓慢增长;其所支撑的信贷供给不及产出增长速度,信贷产出缺口为负,违约率下降。随着生产技术冲击刺激产出的边际效果递减,即产出和投资增长速度达到峰值后,银行资本所支撑的信贷供给反超产出增长速度,信贷产出缺口由负转正,金融失衡加重,违约率上升。最终,随着正技术冲击衰减,这些影响都逐渐消失,宏观经济变量返回稳态。而宏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可根据信贷产出缺口变化相应进行调整,适时要求银行增加放贷的资本头寸。也就是说,银行杠杆率上限与信贷产出缺口挂钩,发挥着“蓄水池”的作用,导致信贷产出缺口和违约率的波动较小,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若信贷产出缺口为正,则通过下调银行杠杆率上限,限制信贷过度增长,巩固积累资本;若信贷产出缺口为负,则上调银行杠杆率上限,释放缓冲资本吸收损失,缓解金融失衡。另一方面,宏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在限制银行贷款增长的同时,也抑制了新资本品的生产,使得资产价格上涨更多,通货膨胀进一步下降,要求中央银行更大程度地降低利率。这意味着,在实体经济供给的冲击下,宏观审慎资本监管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政策制定者面临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问题。产出违约率信贷产出
2020年第4期13(二)银行资本冲击图3显示了1%银行资本的负冲击对不同银行资本监管方式的经济影响。负面银行资本冲击,使银行资本突然下降,降低了银行留存的收益价值和资产价格。在银行资本突然匮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增加资本充足率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做减法,即缩减资产规模;二是做加法,即补充资本金。由于银行补充资本金具有一定时滞,更多是出售资产。在微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下,银行需要抛售更多的资产,银行贷款下降约10%,继而引起产出和投资的大幅下降,经济会经历深度衰退。究其原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约束的上限保持不变,具有很强的顺周期特征。在经济下行周期,风险资产规模相对更多,即使资本金不变,资本充足率也会下降,从而会进一步降低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造成经济进一步紧缩;反之则会在经济上行周期造成信贷的进一步扩张。而在宏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下,逆周期银行资本监管表现出的弹性,则能抑制经济繁荣时期的信贷扩张;同样也可以降低萧条时的萎缩程度:商业银行杠杆率上限可大幅上调以应对冲击,可避免银行过度缩减资产,银行贷款下降低于2%,远低于微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下10%的水平。由此,产出和投资下降幅度减小,经济衰退不会十分明显。由于信贷下降幅度没有微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下那么大,因此信贷产出负缺口扩大和违约率上升也相应不那么显著。此外,银行资本受到冲击后,通货膨胀有所下降,货币政策的反应是降息。在宏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下,除了银行被允许提高杠杆率外,前期的资本缓冲积累也保证了银行贷款、投资和产出的下跌程度有限,有助于稳定通胀,减小降息幅度,节省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实际上,这具有潜在的重要福利效应。对此将在后文进行定量研究。产出违约率
上升,也避免了经济产出和投资的过度下降,使货币政策更专注于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而且,宏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也为货币政策执行创造了空间。货币政策不再需要进行大幅度利率调整,而是可通过调整资本对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约束,来减轻货币政策负担。这表明,银行资本金之于其贷款的重要性犹如地基之于建筑物。如果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引导银行放贷,并在整个周期内以可持续的方式放贷,那么确保足够充足的银行资本金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产出违约率信贷产出缺口投资利率银行杠杆上限资产价格通胀银行资本图4:货币政策冲击的脉冲响应(四)福利分析上述分析表明,除了决定商业银行吸损能力,宏观审慎银行资本监管也约束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而影响到价格和通胀,对社会福祉具有重要影响。鉴此,本文以(29)式和(30)式分别作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以家庭效用的无条件预期作为社会福利目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志帆;;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具有实际效应吗?——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J];投资研究;2015年12期
2 王宪杰;刘湘成;;动态随机弹性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英文)[J];运筹学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松奇;刘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9期
4 王爱俭;刘玚;;中国货币政策通胀指标的选择研究——基于消费者货币定价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4年10期
5 李成;马文涛;王彬;;通货膨胀预期与宏观经济稳定:1995—2008——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6 陈利锋;;金融冲击、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科学决策;2016年04期
7 孙天琦;张观华;;关于银行资本、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文献综述[J];新疆金融;2008年02期
8 周方;;中国的信贷配给、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视角[J];上海金融;2015年12期
9 沈悦;李善燊;谢坤锋;;向量自回归还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货币政策研究范式的比较与展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王欣;;银行资本充足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年3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威;宏观审慎视角下的逆周期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刘晴辉;货币政策、企业行为与商业周期[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璟怡;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关系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4 肖子龙;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蔡群起;融资成本高企的宏观成因[D];厦门大学;2016年
6 吴尚燃;债务杠杆率调整与货币政策选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杜勇;转轨经济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8 欧阳易;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9 刘波;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10 佐飞(Zulfiqar Ali Wagan);经济信息和货币政策对商业周期的影响及其传染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天民;货币政策的银行资本渠道有效性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2 左令彬;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的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林彧辰;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亲周期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沈倩;我国宏观经济周期及收入结构变化对银行资本缓冲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张倩倩;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樊文瑾;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7 吴梁;特许权价值与银行资本缓冲的关系[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8 谢昱宸;中国分行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建模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易敏;长沙某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方案设计[D];湖南大学;2014年
10 佘婷婷;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9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7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