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兴业银行定向增发的风险及利益输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08:24
   自中国证监会2016年颁布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此后定向增发这种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广泛被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并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定向增发开始发展为上市企业最重要股权再融资模式。定向增发作为新型融资手段,一方面能促使上市公司实现优质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但是定向增发过程中屡屡涌现的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现象也不可无视。虽然中国证监会对此也在监管制度上不断作出调整,但是对比其他比较稳定、成熟的融资模式而言,尤其是当下时期的监管措施、证券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和健全,需要不断的提升其监管水平,定向增发可以说有利有弊,上市企业运用定向增发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风险、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然而,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对定向增发的研究着眼点主要在于定向增发的动因、折价发行、注入劣质资产、公告效应、财务影响等,很少有定向增发风险层面的分析和研究,也很少有定向增发风险及利益输送问题方面的案例研究分析。因此本文在整理归纳目前已有的关于定向增发中再融资风险与利益输送行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挑选利益相关者当作研究的切入点,对兴业银行2017年的定向增发案予以研究,剖析其定向增发风险及利益输送情况。本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一方面,比较全方面地剖析包括大股东、新增投资者、中小股东、企业管理层、中介机构在内的定向增发各利益主体的不同风险;另一方面,研究了利益输送是以何种途径以及如何实现这一问题,识别出兴业银行利益输送的主要途径包括时机选择、折价发行、增发前的盈余管理、增发后的高额分红等。最后,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完善外部与内部治理路径、投资者提升专业能力等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这一视角出发,通过案例、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对定向增发不同利益主体的风险予以全面研究和分析具备非常显著的现实、理论含义。本文的研究不仅实现了研究角度的扩充,还对定向增发理论的完善、发展具备现实的含义。就现实意义而言,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研究定向增发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所面临的风险及有关的利益输送情况,对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包括中小投资者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皆有较大的意义,这利于利益相关者关注自身参与风险、呼吁投资者理性,也能促使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规范性,也有助于有关部门提升监管水平,以应对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缕缕存在的利益输送难题。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832.33
【部分图文】:

兴业银行,专业学位,时机选择,内部治理


北京交通大学颐士专业学位论文???方面,研究了利益输送是以何种途径以及如何实现这一问题,识别出兴业银行利??益输送的主要途径包括时机选择、折价发行、增发前的盈余管理、增发后的高额??分红等。最后,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完善外部与内部治理路径、投资者提升专业能为等等。??全文研究框架如下图所示:??

关系图,兴业银行,股东,关系图


兴业银行2017年定向增发方案及过程??1定向増发概况??兴业银行2017年定向增发预案表示,拟发行不超过17.22亿股的股份,为15.10元/股,本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60亿元,资金投向为企业核的补充;发行对象均以现金认购本次发行的A股股票。见下表3-1。??表3-1兴业银行2017年定向增发情况表??发行时间?2017年04月1]日??福建省财政厅、阳光控股、中国烟P总公M、??义11?'冬?福建烟草、和福建投资集团、广东烟草(共6名)??认购方式?现金认购??发行股票数量?17.22亿股??发行价格?丨5.10元/股??

兴业银行,思路,盈余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兴业银行定向增发案例分析??4.3利益输送情况分析??在第二章的理论模块,本文从发行时机选杼及折价发行、增发后的高额分红、??定向增发前的盈余管理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这些主要的利益输送途径。那么,兴??业银行本次定向增发的利益输送情况又如何?下文将从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定??向增发后的高额分红、定向增发前的盈余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框架如图4-1??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平;刘嫦;;定向增发、现金认购与利益输送——基于熊猫烟花的案例分析[J];财会月刊;2015年09期

2 蒋雪琴;;定向增发中财富转移问题研究评述[J];财会月刊;2015年07期

3 宋冰洁;章道云;郑蓉;卢小群;;基于利益输送视角的定向增发行为研究:一个综述[J];财会通讯;2015年02期

4 李翠仿;王钰;史淋;;定向增发、利益输送与资本市场监管[J];财会通讯;2014年12期

5 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证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王诗梦;宁宇新;;定向增发、资产注入效应研究——促进还是掏空[J];知识经济;2013年02期

7 叶陈刚;武剑锋;萧蔚;;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定向增发动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8 刘婷;;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市场反应[J];财会通讯;2012年24期

9 赵玉芳;余志勇;夏新平;汪宜霞;;定向增发、现金分红与利益输送——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10 郭莹;潘新华;;浅析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884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84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