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分析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2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飞速成长,对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同时,传统金融的格局不断变化,一些互联网金融衍生品相继问世,庞大的市场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巨大压力。商业银行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日趋严重,面对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人们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已不复存在,想在这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势必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本研究在文献综述与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并介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状况,通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冲击与影响,提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运用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从消费者的层面上探求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用购买意识、产品风险、销售渠道、宣传途径、产品创新和人员素质与服务6个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一是消费者满意度对银行金融产品需求有正向显著性直接影响。二是购买意识、产品风险、产品创新和人员素质与服务对消费者内部经营满意度有正向显著性直接影响;产品风险、销售渠道、宣传途径和产品创新对消费者外部环境满意度有正向显著性直接影响。三是产品风险、销售渠道、宣传途径和产品创新对银行金融产品的需求有正向显著性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一是将银行金融产品与互联网金融对比,增强消费者购买意识;二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防范金融产品风险;三是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为基础,创新金融产品;四是加强商业银行的内涵建设,保障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五是运用互联网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金融产品知名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产品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导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文献综述10-15
- 1.2.1 相关概念界定10-13
- 1.2.2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相关研究13-15
- 1.3 研究意义15
- 1.3.1 有利于金融机构体系的构建15
- 1.3.2 有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15
- 1.3.3 有利于监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15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5-16
- 1.4.1 研究思路15
- 1.4.2 技术路线图15-16
- 1.4.3 研究内容16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可能的创新点16-18
- 1.5.1 研究方法16-17
- 1.5.2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17-18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18-21
- 2.1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18-19
- 2.1.1 互联网在多领域的应用18
- 2.1.2 社会数字化的前进18
- 2.1.3 传统金融市场的需要18-19
- 2.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19-21
- 2.2.1 互联网金融给我国金融业带来重大变化19
- 2.2.2 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发展情况19-20
- 2.2.3 多因素促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0-21
- 第3章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状况21-25
- 3.1 市场规模21-22
- 3.2 业务结构22
- 3.3 产品种类22-23
- 3.3.1 账户类金融产品22-23
- 3.3.2 结构类金融产品23
- 3.3.3 银行卡类金融产品23
- 3.3.4 其他属性类金融产品23
- 3.4 需求现状23-25
- 第4章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影响25-27
- 4.1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影响25
- 4.2 P2P网贷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影响25
- 4.3 大数据金融对商业金融产品的影响25-26
- 4.4 众筹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影响26
- 4.5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影响26
- 4.6 互联网金融门户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影响26-27
- 第5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分析27-60
- 5.1 理论模型构建27-30
- 5.1.1 相关概念解释27-28
- 5.1.2 研究假设28-29
- 5.1.3 模型建立29-30
- 5.2 定性访谈30-33
- 5.2.1 定性访谈的目的30-31
- 5.2.2 定性访谈的内容31
- 5.2.3 定性访谈的样本31-32
- 5.2.4 定性访谈的分析32-33
- 5.2.5 定性访谈的结论33
- 5.3 问卷设计33-35
- 5.3.1 问卷结构与内容33-35
- 5.3.2 问卷发放与回收35
- 5.4 数据分析35-58
-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35-40
- 5.4.2 信度分析40-42
- 5.4.3 探索性因子分析42-49
- 5.4.4 验证性因子分析49-55
- 5.4.5 模型的假设检验55-58
- 5.5 研究结论58-60
- 5.5.1 消费者满意度与银行金融产品需求关系的研究结论58
- 5.5.2 相关因素和消费者满意度关系的研究结论58-59
- 5.5.3 相关因素和银行金融产品需求关系的研究结论59-60
- 第6章 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的对策建议60-63
- 6.1 将银行金融产品与互联网金融对比,增强消费者购买意识60
- 6.2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防范金融产品风险60-61
- 6.3 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为基础,创新金融产品61
- 6.4 加强商业银行的内涵建设,保障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61
- 6.5 运用互联网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金融产品知名度61-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66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6-67
- 附件1 访谈题纲67-68
- 附件2 调查问卷68-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内金融支付专利技术的新发展[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05期
2 凌秋萍;赵宏伟;;非金融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监管的难点与对策[J];金融会计;2012年11期
3 何苗;;非金融支付机构发展现状与风险应对[J];金融经济;2014年02期
4 金明慧;;非金融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4年02期
5 郑策;;互联网金融支付流动性风险控制国际比较与治理研究[J];河北金融;2014年06期
6 文宗瑜;;支持非金融支付行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07期
7 张月;;奥运经济带来金融契机[J];体育博览;2008年03期
8 秦华;;奥运经济与奥运金融[J];商场现代化;2008年24期
9 吴从法;赵宏伟;;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的乱象与治理[J];金融会计;2013年07期
10 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新金融;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彦博;技术和消费行为推动金融支付行业发展[N];中国计算机报;2013年
2 徐绍峰;奥运金融支付:谁能掘得这桶金?[N];金融时报;2007年
3 郁方 刘沛 刘少波 贺庆春 余甫功;广东金融:变“大”为“强”的着力点[N];南方日报;2006年
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李东荣;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 提升我国金融业竞争力[N];金融时报;2011年
5 牧歌;外资非金融支付机构总部落户新区[N];无锡日报;2011年
6 金明慧 郭世东;我省金融支付终端行政村覆盖率达100%[N];黑龙江经济报;2013年
7 记者 陈兰君子;矿山架起“金融支付桥”[N];金融时报;2013年
8 记者 章文贡;跳出“唯信贷论”怪圈 农村金融支付革命悄然推进[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方帅 实习记者 蓝天;北京将建12平方公里三大金融服务区[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10 王宏;金融支付要快起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娇;我国互联网金融典型业务及其经济机理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罗武;现代电子金融与支付行业的伦理道德问题探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郭环t@;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分析[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吉;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刘雅丽;金融IC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晓岚;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及风险管理[D];吉林大学;2005年
7 诸遥杳;金融支付创新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分析和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沈加兴;金融衍生产品政府监管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祁淑宇;余额宝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10 张仪;协调推进国有银企改革的金融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8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