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主要商业银行的表内类信贷活动及其隐性风险

发布时间:2021-01-14 01:48
  研究目标:模型刻画和经验估计单个银行机构的表内类信贷活动对其总体风险状态的边际影响。研究方法:在结构化模型框架内刻画借款人资产价值的随机运动规律,且设其标准化的资产收益率由系统性因子和异质性因子共同决定,显性推导借款人违约驱动下的银行总体风险状态,以及不同信贷活动对银行总体风险状态的结构性影响。研究发现:若将银行表内类信贷活动视为其增量的信贷安排,且具有信贷活动相似的信用风险触发机制,则银行总体风险状态将由类信贷活动主导或驱动,但其近期解释力的下行速度明显加快。2014年后,监管当局对类信贷活动的规范、整改和整治等"挤压"了银行在表内腾挪及伪装信贷、粉饰信贷质量的弹性与空间,进而导致银行类信贷资产配置及其对总体风险状态边际影响的拐点性下行。尽管"运动式"管控类信贷活动有助于降低其隐性风险,但也抑制了银行资产的运用渠道及创新能力,适当的合规监管、行为监管似乎更有效和持久。研究创新:模型刻画和经验估计了主要商业银行的表内类信贷活动对其总体风险状态的边际影响,比较分析了其截面差异和变动趋势。研究价值:为管窥银行体系特别是单个银行机构的表内类信贷活动状况及其隐性风险提供了丰富视角。 

【文章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37(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主要商业银行的表内类信贷活动及其隐性风险


类信贷活动对银行违约概率的边际影响

信贷资产,资产,比例,银行


表3报告的是各银行/时点上的类信贷活动占总资产的比例,再对其分别按时间和截面求简单平均(示意见图2)。从变动趋势观察,主要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中的类信贷活动占比呈“先升后降”态势。在2015年之前,类信贷资产占比呈上升趋势,但此后趋于下行,且近期的下行速度明显加快。从截面差异审视,国有银行资产配置中的类信贷活动占比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且股份制银行内部的结构分化倾向更加突出。在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类信贷资产占比分属最高和最低,其在样本期内的均值分别是33.99%和17.26%,两者相差16.73%;在国有银行体系中,农行和中行的类信贷资产占比分属最高和最低,其在样本期内的均值分别是20.74%和16.78%,两者相差3.96%。三、类信贷活动的隐性风险及其比较

时序图,时序,同业,银行业


(3)监管跟进及增强似乎有助于降低银行类信贷活动的隐性风险。从主要商业银行的类信贷活动对其总体风险状态的解释程度观察,其在2015年前呈缓慢上行态势,2016年后开始下行,且近期的下行速度明显加快(见图3的示意),这似与监管跟进及增强密切相关。在2014年之前,监管规范的重点是银行体系表外的类信贷活动,变相“纵容”了表内同业业务的恣意发展。《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和《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140号)开始对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对买入返售等表内非标业务和同业负债的总体规模进行限制,明确要求同业投资须穿透至底层资产准确计提资本和拨备。(27)《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6号)升级了对同业业务的整治力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实穿透管理、控制同业增量和消化存量风险。在信贷资产转让方面,《关于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108号)和《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82号)提出对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进行集中登记,及时和合 规办理登记手续,依规进行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在2017年“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专项整治活动之 后(28),《关 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对银行机构利用各类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委托贷款等规避资金投向和资产分类,以及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等进行了精准打 击。(29)同 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保会令2018年第3号)明确和提高了表内投资类非标业务的流动性要求。诸此措施压缩了银行在表内腾挪和伪装信贷、粉饰信贷质量的空间和弹性,从而导致银行资产配置中类信贷占比及其对银行总体风险状态边际影响的拐点性下行。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层次银行体系的类信贷影子银行活动的表内溢出风险[J]. 许友传.  财贸经济. 2019(12)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结构演变的多重博弈[J]. 刘红忠,茅灵杰,许友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3]广义信贷研究[J].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闫先东.  上海金融. 2019(04)
[4]政府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风险容忍及其隐性救助压力[J]. 许友传,刘红忠.  经济评论. 2019(01)
[5]中国金融周期:指标、方法和实证[J]. 朱太辉,黄海晶.  金融研究. 2018(12)
[6]基于“渠道识别”的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问题研究[J]. 项后军,郜栋玺,陈昕朋.  管理世界. 2018(08)
[7]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广义信贷统计研究[J]. 任代滨,张杨,尹琳.  金融发展研究. 2018(05)
[8]广义信贷、资本充足率与货币政策稳健性[J]. 王晓芳,谢贤君.  经济与管理. 2018(03)
[9]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我国的适用性[J]. 崔光华.  财经问题研究. 2017(03)
[10]影子银行、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J]. 程小可,姜永盛,郑立东.  财贸研究. 2016(06)



本文编号:2975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975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