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定价的逆周期因子:启用时间、驱动因素与实施效果
发布时间:2021-01-28 07:34
本文对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定价过程中逆周期因子的使用进行了测算,并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央行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的驱动因素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官方公布时间,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呈现出提前开始和滞后结束的情况,且调整幅度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第二,第二次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大于第一次;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离岸在岸汇价差和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第四,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加剧了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
【文章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对比
本文通过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对模型展开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如图2所示,左列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结果,右列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结果。对比两次逆周期因子驱动因素的脉冲响应图,笔者发现总体对比特征为:(1)人民币汇率波动(CHANGE)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2)离岸在岸汇价差(GAP)和中国汇率政策不确定性(EPU)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3)人民币贬值预期对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影响不显著。具体分析如下所述。从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驱动因素的脉冲响应图来看:(1)逆周期因子(CVFAC)自身的一个冲击,对CVFAC的影响在前4期显著为正。这意味着逆周期因子(CVFAC)具有典型的自我强化特征。(2)来自人民币汇率波动(CHANGE)的一个冲击,对逆周期因子(CVFAC)的影响,在前2期内均显著为正,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是驱动使用逆周期因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3)来自离岸在岸汇价差(GAP)、中国汇率政策不确定性(EPU)、人民币贬值预期(EXPECT)、隔夜利差(INTEREST)和外汇储备变动(RESERVE)的冲击对第一次逆周期因子(CVFAC)的影响不显著。
从第一次逆周期因子实施效果的脉冲响应图来看:(1)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CHANGE)的影响,在前2期内均显著为负,说明逆周期因子调节可以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2)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人民币贬值预期(EXPECT)的影响,在前6期内均显著为负,表明引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贬值预期产生负向影响。(3)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离岸在岸汇价差(GAP)、隔夜利差(INTEREST)、中国汇率政策不确定性(EPU)和外汇储备变动(RESERVE)几乎没有影响。从第二次逆周期因子实施效果的脉冲响应图来看:(1)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CHANGE)的影响,在第2期有显著为负的影响,说明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可以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2)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离岸在岸汇价差(GAP)的影响,在第1期有显著为负的影响,说明引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离岸在岸汇价差产生负向影响。(3)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人民币贬值预期(EXPECT)的影响,在前10期内均显著为负,表明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对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强于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影响。(4)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隔夜利差(INTEREST)、中国汇率政策不确定性(EPU)和外汇储备变动(RESERVE)几乎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此岸到彼岸:人民币汇率如何实现清洁浮动?[J]. 缪延亮,谭语嫣. 国际经济评论. 2019(04)
[2]解析逆周期因子[J]. 葛天明,李治国,徐剑刚.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5)
[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述评:基于与日元的比较[J]. 丁剑平,黄嬿. 世界经济研究. 2018(09)
[4]我国汇率制度未来改革及其面临的约束[J]. 陈卫东,谢峰.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6)
[5]逆周期因子决定了人民币汇率走势吗[J]. 何青,甘静芸,刘舫舸,张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05)
[6]基于综合计量技术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分析[J]. Jeffrey Frankel,谢丹夏.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2)
[7]“逆周期因子”的“能”与“不能”[J]. 管涛. 清华金融评论. 2017(08)
[8]“811汇改”提高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吗?[J]. 李政. 金融研究. 2017(04)
[9]完成“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分析[J]. 余永定,肖立晟. 国际经济评论. 2017(01)
[10]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操作方式与效用评价[J]. 王爱俭,邓黎桥. 金融研究. 2016(11)
本文编号:3004600
【文章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对比
本文通过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对模型展开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如图2所示,左列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结果,右列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结果。对比两次逆周期因子驱动因素的脉冲响应图,笔者发现总体对比特征为:(1)人民币汇率波动(CHANGE)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2)离岸在岸汇价差(GAP)和中国汇率政策不确定性(EPU)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3)人民币贬值预期对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影响不显著。具体分析如下所述。从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驱动因素的脉冲响应图来看:(1)逆周期因子(CVFAC)自身的一个冲击,对CVFAC的影响在前4期显著为正。这意味着逆周期因子(CVFAC)具有典型的自我强化特征。(2)来自人民币汇率波动(CHANGE)的一个冲击,对逆周期因子(CVFAC)的影响,在前2期内均显著为正,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是驱动使用逆周期因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3)来自离岸在岸汇价差(GAP)、中国汇率政策不确定性(EPU)、人民币贬值预期(EXPECT)、隔夜利差(INTEREST)和外汇储备变动(RESERVE)的冲击对第一次逆周期因子(CVFAC)的影响不显著。
从第一次逆周期因子实施效果的脉冲响应图来看:(1)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CHANGE)的影响,在前2期内均显著为负,说明逆周期因子调节可以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2)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人民币贬值预期(EXPECT)的影响,在前6期内均显著为负,表明引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贬值预期产生负向影响。(3)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离岸在岸汇价差(GAP)、隔夜利差(INTEREST)、中国汇率政策不确定性(EPU)和外汇储备变动(RESERVE)几乎没有影响。从第二次逆周期因子实施效果的脉冲响应图来看:(1)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CHANGE)的影响,在第2期有显著为负的影响,说明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可以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2)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离岸在岸汇价差(GAP)的影响,在第1期有显著为负的影响,说明引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离岸在岸汇价差产生负向影响。(3)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人民币贬值预期(EXPECT)的影响,在前10期内均显著为负,表明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对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强于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影响。(4)来自逆周期因子(CVFAC)的一个冲击,对隔夜利差(INTEREST)、中国汇率政策不确定性(EPU)和外汇储备变动(RESERVE)几乎没有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此岸到彼岸:人民币汇率如何实现清洁浮动?[J]. 缪延亮,谭语嫣. 国际经济评论. 2019(04)
[2]解析逆周期因子[J]. 葛天明,李治国,徐剑刚.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5)
[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述评:基于与日元的比较[J]. 丁剑平,黄嬿. 世界经济研究. 2018(09)
[4]我国汇率制度未来改革及其面临的约束[J]. 陈卫东,谢峰.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6)
[5]逆周期因子决定了人民币汇率走势吗[J]. 何青,甘静芸,刘舫舸,张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05)
[6]基于综合计量技术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分析[J]. Jeffrey Frankel,谢丹夏.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2)
[7]“逆周期因子”的“能”与“不能”[J]. 管涛. 清华金融评论. 2017(08)
[8]“811汇改”提高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吗?[J]. 李政. 金融研究. 2017(04)
[9]完成“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分析[J]. 余永定,肖立晟. 国际经济评论. 2017(01)
[10]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操作方式与效用评价[J]. 王爱俭,邓黎桥. 金融研究. 2016(11)
本文编号:3004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00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