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入性金融风险:测算、影响因素与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6 11:02
研究目标:对中国输入性金融风险的大小进行测算,对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风险输入的来源进行识别。研究方法:本文对输入性金融风险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分来源国家及来源市场进行建模,并利用VAR模型及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对中国2009年5月至2019年4月输入性金融风险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风险中,输入性的金融风险约占一半,其中股票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最大、汇率市场次之、债券市场最小,输入来源地主要为美国市场和新加坡市场。通过对输入性金融风险进行分解,本文发现,外部风险起主导作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主要影响汇率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风险抵御能力则主要影响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小于主要的SDR货币国家或地区,而大于主要的金砖国家。进一步对比中国输入性和输出性金融风险,发现中国在国际上是净金融风险输入国,但净输入性金融风险在逐步减小。研究创新:考虑到多个国家及多个市场,本文对中国输入性金融风险进行了更全面的定义及更准确的测算,并分影响因素与来源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研判中国输入性金融风险变动情况,识别主要风险影响因素及来源,并据此制定相...
【文章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37(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21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两国三市场模型机制
图3显示了中国汇率、股票、债券三个市场各自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变动情况。从外部冲击大小看,股票市场(0.78)最大,汇率市场(0.67)次之,债券市场(0.18)最小。同时也可以看到,在2014年到2015年3月间,汇率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变动其实不大,只是在“8·11汇改”后才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可见此次汇率改革在短期内降低了外部风险的比重;股市和债市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在2013年开始降低,除了与外部形势好转有关,可能还与2013年国内开展的监管风暴相关,减少了风险隐患,直到“8·11汇改”后输入性金融风险快速抬升,这也充分说明这三个市场是高度联动的,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态势,也从侧面说明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3.输入性金融风险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市方面,走势与整体输入性风险变化趋势类似。2015年是股市受自身波动影响最大的一年,主要是由于国内发生股灾,股市动荡加剧,上涨综指从年内最高点5166.35一度跌至2927.29点,跌幅高达43.34%。之后随着股市企稳,2017年国内风险有所下降,但2018年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内股市波动再度增加,带动国内风险回升。从外部风险源头看,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双向互联互通机制的出现,中国香港对内地的影响一直保持在高位,且在沪港通开通后再次提高,从2013年的11.80%提升至2014年的15.82%。同时受到避险资金驱动,新兴市场间的相互影响较大。这也与)的研究结论相符。债券市场主要反映的是货币政策制定的自主权。从图4中可以看到中国主要还是受自身影响较大,货币政策自主权较高,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因国内因素造成的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达到90%左右。除中国自身外,对中国债市影响最大的是欧元区和美国,不过影响比重都在5%以下,近10年来只有2011年的澳大利亚(5.58%)超过5%。
本文编号:3121315
【文章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37(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21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两国三市场模型机制
图3显示了中国汇率、股票、债券三个市场各自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变动情况。从外部冲击大小看,股票市场(0.78)最大,汇率市场(0.67)次之,债券市场(0.18)最小。同时也可以看到,在2014年到2015年3月间,汇率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变动其实不大,只是在“8·11汇改”后才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可见此次汇率改革在短期内降低了外部风险的比重;股市和债市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在2013年开始降低,除了与外部形势好转有关,可能还与2013年国内开展的监管风暴相关,减少了风险隐患,直到“8·11汇改”后输入性金融风险快速抬升,这也充分说明这三个市场是高度联动的,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态势,也从侧面说明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3.输入性金融风险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市方面,走势与整体输入性风险变化趋势类似。2015年是股市受自身波动影响最大的一年,主要是由于国内发生股灾,股市动荡加剧,上涨综指从年内最高点5166.35一度跌至2927.29点,跌幅高达43.34%。之后随着股市企稳,2017年国内风险有所下降,但2018年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内股市波动再度增加,带动国内风险回升。从外部风险源头看,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双向互联互通机制的出现,中国香港对内地的影响一直保持在高位,且在沪港通开通后再次提高,从2013年的11.80%提升至2014年的15.82%。同时受到避险资金驱动,新兴市场间的相互影响较大。这也与)的研究结论相符。债券市场主要反映的是货币政策制定的自主权。从图4中可以看到中国主要还是受自身影响较大,货币政策自主权较高,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因国内因素造成的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达到90%左右。除中国自身外,对中国债市影响最大的是欧元区和美国,不过影响比重都在5%以下,近10年来只有2011年的澳大利亚(5.58%)超过5%。
本文编号:3121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12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