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从经济到社会
发布时间:2021-04-09 07:33
数字货币在获得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媒体与主流学界的观点分歧。文章通过对数字货币特征、运行逻辑和文化象征意义的概念性探讨来弥合不同视角的鸿沟。文章认为,数字货币的出现并没有对现有主流货币理论构成"新"的实质性挑战,但它确实揭示了反思传统概念框架并拓展其分析视角的必要性。我们应该将数字货币折射的各种冲突作为一条线索,来探索现代经济与社会运行的观念基础。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货币的历史演化路径
毫无疑问,数字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通过持有数字货币作为中介来交换其他物品)和投机需求(通过持有数字货币待其升值后卖出获得收益)不仅在动机上,而且在对于数字货币市场特征的关注点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图2)。某种角度上看,这种市场特征的差异非常符合布罗代尔对于贸易类型的概括,“有两种类型的交换,一种是普通的、竞争性的、几乎是透明的;另一种是高级的、复杂周密的、具有支配性的”(34)。这种差异性使数字货币市场中投机者的大量涌入很容易“挤出”数字货币的真正交易性需求者。但另一方面,在一种货币被广泛接受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交易性需求也许是有益甚至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扩大公众对于这种货币的认知,而且可以为其带来市场流动性和配套设施。对于数字货币圈之外的交易者,这两点在其决定是否接受对方用数字货币支付时,可能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于法定货币的日常使用,因此很容易忽视这背后依托的基础设施,如支付清算体系、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金融认知(如假钞的识别、银行账户操作、不同场合对于货币类型的要求)等等。但当我们面对一种新的货币或支付方式时,基础设施和金融认知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并且直接影响它的用户门槛和使用效率。(35)类似的是货币使用的安全性,即在交易过程中损失资金的可能性,包括支付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者系统故障导致资金被错误发送甚至直接消失,交易发生争执时撤回支付的可能,账户中的资金被窃取或者被用于违背自身意愿的交易等等。显然,它同时取决于与特定货币相关的技术和法律因素。货币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决定了它的用户数量,而后者又通过网络效应影响它的可接受性,也就是这种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或金融资产的丰富性。反过来,货币的可接受性和用户数量又会诱导政府、商家和用户在货币基础设施、应用设备和软件以及认知方面投资,进而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构成一个内生的循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品与信用:货币本质二重性的历史变迁[J]. 方建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2)
[2]货币演化中的数字货币[J]. 冯静. 金融评论. 2019(04)
[3]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 姚前.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1)
[4]物物交易何以无法导出货币制度?[J]. 张杰. 金融评论. 2018(04)
[5]分布式账户、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发展与监管研究[J]. 李文红,蒋则沈. 金融监管研究. 2018(06)
本文编号:3127209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货币的历史演化路径
毫无疑问,数字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通过持有数字货币作为中介来交换其他物品)和投机需求(通过持有数字货币待其升值后卖出获得收益)不仅在动机上,而且在对于数字货币市场特征的关注点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图2)。某种角度上看,这种市场特征的差异非常符合布罗代尔对于贸易类型的概括,“有两种类型的交换,一种是普通的、竞争性的、几乎是透明的;另一种是高级的、复杂周密的、具有支配性的”(34)。这种差异性使数字货币市场中投机者的大量涌入很容易“挤出”数字货币的真正交易性需求者。但另一方面,在一种货币被广泛接受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交易性需求也许是有益甚至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扩大公众对于这种货币的认知,而且可以为其带来市场流动性和配套设施。对于数字货币圈之外的交易者,这两点在其决定是否接受对方用数字货币支付时,可能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于法定货币的日常使用,因此很容易忽视这背后依托的基础设施,如支付清算体系、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金融认知(如假钞的识别、银行账户操作、不同场合对于货币类型的要求)等等。但当我们面对一种新的货币或支付方式时,基础设施和金融认知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并且直接影响它的用户门槛和使用效率。(35)类似的是货币使用的安全性,即在交易过程中损失资金的可能性,包括支付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者系统故障导致资金被错误发送甚至直接消失,交易发生争执时撤回支付的可能,账户中的资金被窃取或者被用于违背自身意愿的交易等等。显然,它同时取决于与特定货币相关的技术和法律因素。货币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决定了它的用户数量,而后者又通过网络效应影响它的可接受性,也就是这种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或金融资产的丰富性。反过来,货币的可接受性和用户数量又会诱导政府、商家和用户在货币基础设施、应用设备和软件以及认知方面投资,进而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构成一个内生的循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品与信用:货币本质二重性的历史变迁[J]. 方建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2)
[2]货币演化中的数字货币[J]. 冯静. 金融评论. 2019(04)
[3]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 姚前.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1)
[4]物物交易何以无法导出货币制度?[J]. 张杰. 金融评论. 2018(04)
[5]分布式账户、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发展与监管研究[J]. 李文红,蒋则沈. 金融监管研究. 2018(06)
本文编号:3127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12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