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双重竞争约束下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07:01
  笔者基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来自市场竞争)与同业竞争并存的背景,从表内渠道和表外渠道两种传导机制出发,利用2007—2016年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双重竞争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理论机理。研究发现,双重竞争通过表内渠道,体现出普惠金融的特点,提高了银行的绩效水平,而通过表外渠道,体现出影子银行的特点,降低了银行的绩效水平;两种传导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当表内渠道受限时,表外渠道作为表内渠道的"掩护",在"会计账户转移"机制下,表内渠道转变为表外渠道,整体来看,双重竞争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绩效。此外,双重竞争对具有不同特征的银行产生异质性效应。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双重竞争约束下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变化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营环境情况

利息收入,利息


此外,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如图3所示,我国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其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最高,而且比重逐年上升,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高,且呈现波动的态势。最后,我国非利息业务与国外银行非利息业务的最大区别是所包含的创新要素不同,我国多是人力密集型表外业务,而国外多是技术密集型表外业务①,国外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是顺应银行综合化经营,为实现财富管理等目标而产生的金融服务创新,而我国非利息业务是银行资源配置目标下融资服务的再造,所以我国非利息业务多是利息业务的“变通”与“补充”。

竞争约束,银行,绩效,机制


双重竞争约束会导致商业银行净利差收窄。商业银行净利差在近年来呈现下降的态势,自2010年的2.5%下降至2016年的2.1%,然而,竞争约束下的银行产生了“普惠金融”效应,净利差的收窄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企业冒风险投资的意愿降低,银行愿意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信贷量的扩张促进利息收入的增长。换句话说,若不考虑金融脱媒的影响,只关注同业竞争的条件,我们难以发现双重竞争会存在“普惠金融”的性质,因为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通常会使得银行加强与现存客户的关系融资,或者产生信贷歧视,将信贷集中于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然而一旦跨业竞争加剧,金融脱媒使得银行的优质(存贷)客户流失,资金供给加大从而使得贷款利率下调,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水平,银行将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体现普惠金融的特点。数据表明,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从2009年的54.59%增长到2017年的65.54%②。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双重竞争约束下银行的表内渠道具有普惠金融的效应,这意味着银行可以通过“以量补价”的策略提高利息收入,但是,这种表内渠道是否会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影响经营绩效与风险管理绩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的非线性关系研究[J]. 申创.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6)
[2]市场竞争度、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J]. 申创,赵胜民.  南开经济研究. 2018(01)
[3]中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对经营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J]. 马孝先.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4]银行收入多样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效应——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实证检验[J]. 姚志刚,谭余夏,杨斌.  宏观经济研究. 2016(09)
[5]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J]. 孙国峰,贾君怡.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1)
[6]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 吴晓灵.  金融研究. 2013(12)
[7]非利息收入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J]. 张羽,李黎.  南开经济研究. 2010(04)
[8]中国金融脱媒度量及国际比较[J]. 宋旺,钟正生.  当代经济科学. 2010(02)
[9]存量视角下的中国金融中介比率测度:1992—2006年[J]. 应展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04)
[10]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J]. 易纲,宋旺.  经济研究. 2008(08)



本文编号:3221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221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0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