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基于经济周期视角

发布时间:2021-06-29 04:14
  运用2003—2019年宏观季度数据,构建随机波动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分阶段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存在非对称影响效果。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和经济产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呈现正向但影响强度显著降低。从时间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价格水平的作用时间较短,对投资、消费和经济产出的影响在中长期持续存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货币政策自身对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控效力,因此,中央银行应把握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降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保障货币政策调控有效。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基于经济周期视角


TVP-SV-VAR模型参数的MCMC方法估计结果

货币政策,时变特征,不确定性,宏观经济


图2分别反映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产出、投资、消费和价格水平影响的时变特征。从图2a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系数a(MPU→CPI)始终为正值,但是其数值随时间有明显变动:2003—2007年a(MPU→CPI)的数值稳定在0.4左右,表明这一时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稳定;从2008年开始该影响系数明显减小,至2015年达到最小值0.1附近,随后有回升趋势,但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2008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受国际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随后从2010年开始,中国逐渐进入经济周期的减速阶段。显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果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速下降会削弱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的正向作用。一个直观的理解是:在经济增长的减速阶段,市场注意力大多集中关注经济形势是否有所改善,中央银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也被认为“理所当然”,与经济稳速增长阶段相比,货币政策调整频率蕴含的不确定性受关注程度下降,加之经济下行期经济主体行为更加谨慎,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下降,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因此“水波不兴”。图2b反映的是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产出的同期影响,影响系数a(MPU→GDP)的数值在2007年之前一直为正,2008—2010年在趋近于0的正负线附近震荡,2010年之后突破正负线呈下降趋势,2019年达到极小值点-0.5。以2010年作为分界线,可以发现影响系数a(MPU→GDP)的数值在2010年之前基本位于正值区间,在2010年之后进入负值区间,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在经济上行期对经济产出具有正向的同期影响,在经济下行期对经济产出具有负向的同期影响。将图2b与图2c(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同期影响)以及图2d(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的同期影响)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影响系数a(MPU→GDP)与a(MPU→c)、a(MPU→i)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和消费也具有“上行积极、下行消极”的同期影响“马太效应”。图2b~图2d三幅图互为印证,既从不同角度验证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效应,又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投资和消费渠道对经济产出造成影响。

脉冲响应函数,宏观经济,时间间隔,变量


图3指出,不同提前期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产生的脉冲响应在变化趋势上具有相似之处,但脉冲响应强度有所不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滞后响应值在2008年以前基本保持稳定,贴合该阶段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现实,2008年以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这与金融危机冲击和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减速阶段有关,通货膨胀脉冲响应函数的斜率在金融危机阶段更大,表明在突发外部冲击条件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衰减更快。从不同提前期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提前一期冲击形成的脉冲响应最强,提前二期冲击的脉冲响应次之,提前三期冲击的脉冲响应最弱,表明受到冲击后通货膨胀响应迅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在短期内即可达到最大,并随时间发展逐渐减弱,这一结果提示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并非通过改变经济产出或市场供求等方式影响价格水平,而是直接作用于经济主体的短期通胀预期从而较快地改变实际通胀率。经济产出、投资和消费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脉冲响应具有相似特征:2003—2008年脉冲响应方向为正,但强度逐渐下降,并在2008年接近于0,随后脉冲响应呈现低位震荡特征,2012年开始由正转负,随后从2015年开始快速下降。图3b~图3d三幅脉冲响应函数图像的走势和方向与中国经济发展周期的阶段性特征关系密切,2003—2008年在经济蓬勃发展阶段中脉冲响应函数为正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脉冲响应函数虽下降至0值附近,但中国经济周期仍处于上行阶段,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尚足使得响应函数保持在正值区间,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增速反弹,脉冲响应也有所恢复。在经济增长进入减速阶段后,经济产出等变量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脉冲响应由正转负,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负向响应愈发强烈。和图2中变量同期关系的时变参数图像对比容易发现,图3和图2的图形在走势与方向上十分相似,等时间间隔的时变脉冲响应函数也较为明显地呈现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效应。从不同提前期的角度进行分析:2015年以前,不同提前期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产生的脉冲响应基本一致,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和总产出的影响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中央银行应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进行主动调控,否则其对经济的负面效果难以自行减弱;2015年以后,不同提前期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形成的脉冲响应在方向上相同,但强度上有所差异,较早提前期的冲击产生的响应强度更大,原因可能是2015年10月中国在名义上正式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逐步发挥作用,短期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存在滞后期,此外,从201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过程中更加倾向TLF、SLF、M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公众对利率市场化后的调控模式以及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需要一定的认识过程,从而对货币政策调整方式及效果仍需观察,因此,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作用过程的时滞性显现,较早提前期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


本文编号:3255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255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