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银行间市场国债利率风险传导机制研究——中美利差、汇率和通胀因素的时变检验

发布时间:2021-07-19 14:09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两国模型,运用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中美利差、汇率预期、通胀指标对银行间国债利率影响的传导机制与时变特征。结果表明:通胀指标对国债利率冲击效应显著强于其他外部指标,但不具有债市周期变化的时变特征;中美利差冲击效应具有时变特征且强于汇率,是境外风险冲击债市的主要价格传导渠道;"8·11"汇改后,汇率波动性增强,与国债利率冲击的关联性有增强趋势。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如下:建立债市监测体系,为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应对危机提供参考和预警;跟进债市跨境发展进程,将中美利差、汇率预期作为利率债市场发行和投资的重点关注因素;正确解读指标时变影响,完善债市基础设施,提高利率债市场的有效性,维护基准利率债品种(国债和国开债)的标杆作用,打击恶性做空事件,消除其对市场的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金融监管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利差“舒适区”识别与金融市场稳定启示[J]. 郭栋.  清华金融评论. 2019(09)
[2]美国国债利率对中国债市宏观基本面冲击及两国利率联动时变效应研究——基于GVAR和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郭栋.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4)
[3]基于货币国际化视角的国际债券市场研究文献综述[J]. 钟红.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7)
[4]基准利率、预期通胀率和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机制[J]. 强静,侯鑫,范龙振.  经济研究. 2018(04)
[5]利率期限结构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实证分析[J]. 林汉青.  现代商业. 2017(30)
[6]如何看国开债市场的有效性?——基于EMH理论的实证检验[J]. 王中,郭栋.  金融市场研究. 2017(10)
[7]央行回购操作对国开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研究——基于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 王中,郭栋.  中国货币市场. 2017 (10)
[8]中美利差、汇率预期对资产价格的时变影响研究[J]. 王红,丁媛,汪洋.  武汉金融. 2017(09)
[9]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机制——对利率的预期渠道[J]. 沈根祥,帅昭文.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01)
[10]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基于TVP-VAR-SV模型的研究[J].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王景武.  南方金融. 2016(12)



本文编号:3290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290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8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