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研究 ——以西部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9 09:10
  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多年来,为破解“三农”问题,政府除了运用财政政策之外,日益重视金融功能的发挥,然而现实中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所承载的政策目标实现程度不够理想,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遇到了挑战。为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中产生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思路,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的兼顾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及双重目标兼顾的含义,阐述了双重目标兼顾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理论上说明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应同时兼顾双重目标。然后运用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调研数据,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在社会目标实现程度的分析中,第一部分支农减贫效应分析中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1省497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将样本农户划分为贫困线以上农户和贫困线以下农户,运用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商业性支农贷款对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加具有负向作用,对非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加影响具有正向作用。同时农户教育背景、政治关系资本、家庭规模和贷款需求构成了农户能否获得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当实施...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研究 ——以西部地区为例


图4-1临界最小努力论模型??附注1:来源干CNKI学术图片库??上图的横轴表示提高收入增长的力量,纵轴表示压低收入增长的力量

概率分布,最近邻,控制组,概率分布


并选取农户人均年收入的变化乂衡量减贫效架。??(2)样本匹配效果??本文W最近邻匹配法?为例进行说明,图4-2中(a)阐呈现了化配前处理组和对照组??的PS值核密度函数对比,(b)图呈现了匹配后的核密度函数对比。可W发现匹配前处??"本义化迎过中巧化配化和核化配化化W了化配,得到丫类似的效果。限于篇幅,仪W览近邻化配化来说明。??46??

农村信用社,陕西省,效率,分布比


2000-2009年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按照利润效率区间分布所占百分比情况。从图中可W发现农村信用社利润效率变化的演进趋势。如果将利润效为中高效率,0.8?W上定义为高效率,可W发现,在2000年、2008年份有60%的农村信用社处于中高效率经营状态,在2002年和2003年约用社处于中高效率,2004-2007年约有85%的农村信用社处于中高效3年约有35%的农村信用社处于高效率经营状态,2004-2007年平均有社处于高效率,但2008年和2009年有所下降,分别为20%和12%。利化趋势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润效率为化4?W下的农村信用社占比逐渐为0.8?W上的农村信用社占比虽在2005、2006年有所增加,但之后呈下降在化4-0.6和0.6-0.8区间的农村信用杜占比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农村了无效或低效盈利状态,但处于高效盈利状态的农村信用社也为数不多,用社处于中高效率盈利状态,利涧效率同商业银行相比并不具有核必大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及其对中国启示[J]. 汪小亚.  农村工作通讯. 2015(17)
[2]国外农村金融经验发展借鉴及启示[J]. 焦琳,李巧莎.  知识经济. 2015(07)
[3]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 徐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J]. 高晓光.  当代经济研究. 2015(02)
[5]基于DEA方法的农村金融效率研究[J]. 张永刚,张茜.  经济问题. 2015(01)
[6]农户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 孔哲礼,李兴中.  经济问题. 2014(12)
[7]不良贷款约束下农村信用社改革效率分析——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J]. 黄惠春,曹青,李谷成.  农业技术经济. 2014(10)
[8]农村信用社内部公司治理对绩效影响的研究——以陕西省调研数据为例[J]. 王文莉,赵芸.  宏观经济研究. 2014(08)
[9]县域农村金融抑制与农民收入内部不平等[J]. 王小华,温涛,王定祥.  经济科学. 2014(02)
[10]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问题及其改革路径研究[J]. 王文莉,罗新刚.  宏观经济研究. 2013(11)

博士论文
[1]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研究[D]. 曲小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09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309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e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