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性激励下我国商业银行高管晋升与风险承担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21:59
银行高管晋升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重要因素。本文采集我国142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银行高管晋升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除临近退休的高管外,高管晋升确实会增加我国银行的风险承担,高管晋升存在凸性激励。进一步地,机制研究表明,在高管晋升过程中不良贷款临界处的关注贷款上升较快,风险掩饰行为明显;公司贷款有所上升,风险不够分散,风险集中行为突出。抵押贷款下降而信用贷款上升,风险敞口加大,风险无担行为得以证实。稳健性检验进一步佐证了本文结论。
【文章来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0,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凸性激励与线性激励的区别
图1 凸性激励与线性激励的区别同样地,银行高管晋升激励也可能导致风险集中和风险无担行为。风险集中意味着银行过多发放公司贷款,从而导致风险过于集中的现象,而风险无担则意味着多发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造成了抵押缺口,导致银行出现风险暴露的现象。Knotek和Khan(2011)[15],彭继增和吴玮(2014)[16]发现单笔公司贷款金额大且与经济周期关联性更强,一旦坏账则银行会损失较多。Chan和Kanatas(1985)[17],Bester(1985)[18],张晓玫和宋卓霖(2016)[19],王广宇等(2019)[20]发现,受制于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影响,没有抵押物的担保和信用贷款风险较大。贷款集中度的提高或是抵押物质量降低,短期内银行风险承担未必上升且不会出现大规模坏账,但长期内银行潜在风险承担却急剧上升。图3中,银行高管可能通过风险集中或风险暴露促使晋升激励风险曲线整体下移,晋升风险组合从高晋升激励高风险承担A点移动至高晋升激励低风险承担C点。此时,在保持晋升激励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承担显著下降。C点处显性风险承担没有超过上限,但隐性风险承担已经超过了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假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安全视角下不良资产形成机理研究——经济转型还是企业骗贷[J]. 王广宇,韩亚峰,郭小丹.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2)
[2]竞争之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是双刃剑吗?——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微观证据[J]. 刘莉亚,余晶晶,杨金强,朱小能. 经济研究. 2017(05)
[3]资本质量会影响银行贷款行为吗?[J]. 江曙霞,刘忠璐. 金融研究. 2016(12)
[4]延付高管薪酬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政策效应——基于银行盈余管理动机视角的PSM-DID分析[J]. 何靖.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1)
[5]时变参数泰勒规则及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研究[J]. 陈创练,郑挺国,姚树洁. 经济研究. 2016(08)
[6]产权差异、晋升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J]. 张洪辉,章琳一. 经济管理. 2016(05)
[7]保证担保、抵押担保与贷款风险缓释机制探究——来自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证据[J]. 张晓玫,宋卓霖. 金融研究. 2016(01)
[8]风险管理·公司治理·银行高管——关于健全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再探讨[J]. 刘晓勇. 清华金融评论. 2015(10)
[9]贷款资产质量迁徙的统计与预测分析——基于湖北省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样本[J]. 施韬. 武汉金融. 2015(08)
[10]高管薪酬、政治晋升激励与银行风险[J]. 郝项超. 财经研究. 2015(06)
本文编号:3312200
【文章来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0,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凸性激励与线性激励的区别
图1 凸性激励与线性激励的区别同样地,银行高管晋升激励也可能导致风险集中和风险无担行为。风险集中意味着银行过多发放公司贷款,从而导致风险过于集中的现象,而风险无担则意味着多发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造成了抵押缺口,导致银行出现风险暴露的现象。Knotek和Khan(2011)[15],彭继增和吴玮(2014)[16]发现单笔公司贷款金额大且与经济周期关联性更强,一旦坏账则银行会损失较多。Chan和Kanatas(1985)[17],Bester(1985)[18],张晓玫和宋卓霖(2016)[19],王广宇等(2019)[20]发现,受制于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影响,没有抵押物的担保和信用贷款风险较大。贷款集中度的提高或是抵押物质量降低,短期内银行风险承担未必上升且不会出现大规模坏账,但长期内银行潜在风险承担却急剧上升。图3中,银行高管可能通过风险集中或风险暴露促使晋升激励风险曲线整体下移,晋升风险组合从高晋升激励高风险承担A点移动至高晋升激励低风险承担C点。此时,在保持晋升激励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承担显著下降。C点处显性风险承担没有超过上限,但隐性风险承担已经超过了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假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安全视角下不良资产形成机理研究——经济转型还是企业骗贷[J]. 王广宇,韩亚峰,郭小丹.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2)
[2]竞争之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是双刃剑吗?——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微观证据[J]. 刘莉亚,余晶晶,杨金强,朱小能. 经济研究. 2017(05)
[3]资本质量会影响银行贷款行为吗?[J]. 江曙霞,刘忠璐. 金融研究. 2016(12)
[4]延付高管薪酬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政策效应——基于银行盈余管理动机视角的PSM-DID分析[J]. 何靖.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1)
[5]时变参数泰勒规则及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研究[J]. 陈创练,郑挺国,姚树洁. 经济研究. 2016(08)
[6]产权差异、晋升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J]. 张洪辉,章琳一. 经济管理. 2016(05)
[7]保证担保、抵押担保与贷款风险缓释机制探究——来自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证据[J]. 张晓玫,宋卓霖. 金融研究. 2016(01)
[8]风险管理·公司治理·银行高管——关于健全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再探讨[J]. 刘晓勇. 清华金融评论. 2015(10)
[9]贷款资产质量迁徙的统计与预测分析——基于湖北省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样本[J]. 施韬. 武汉金融. 2015(08)
[10]高管薪酬、政治晋升激励与银行风险[J]. 郝项超. 财经研究. 2015(06)
本文编号:3312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31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