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的动态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07:57
社会融资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同时面对许多风险。从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历史变迁和结构变动观察近年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存量情况,在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的基础上,选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利率、再贴现率、央行票据及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替代指标,与社会融资三大要素进行相关性研究,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工具指标对社会融资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货币政策工具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敏感度;基础货币冲击带来的脉冲效应是正向关系,新增间接融资规模的脉冲响应比新增直接融资规模的更显著;六个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影响均具有滞后性和短期性,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货币政策工具指标对新增间接融资规模的脉冲响应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7、表8所示。当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的检验结果不一样时,通常选择迹统计量的结果。根据迹统计量,VAR2(2)和VAR3(2)模型的两组变量均存在六个协整关系,说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满足建立VAR模型的条件。2.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与社会融资的传导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总结。在研究结果上,发现国内外学者围绕社会融资研究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主要从中介指标比较、货币政策效应两个方面开展。关于中介指标的研究,集中于比较传统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M2、信贷规模与社会融资规模在传导中的效果,大多数学者认为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传导效果均不错,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不可否认的是社会融资规模适用于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监测指标。关于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成分能较好地体现货币政策意图,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影响作用存在各式差异。选取指标、数据处理的差别同样会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图4 货币政策工具指标对新增间接融资规模的脉冲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间关系比较研究[J]. 牛嵩. 吉林金融研究. 2018(05)
[2]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基于M2和人民币贷款的比较[J]. 许嘉扬. 当代金融研究. 2018(02)
[3]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间相关关系比较研究[J]. 牛嵩. 上海金融. 2017(04)
[4]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信用渠道的中介目标选择[J]. 盛松成,谢洁玉.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2)
[5]基于VAR模型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研究[J]. 龙薇,蒋丽平.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09)
[6]货币政策传导中间目标选取的实证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比较[J]. 赵婧,赵平. 华北金融. 2015(01)
[7]社会融资规模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吗:与M2、信贷规模的比较[J]. 张春生,蒋海. 经济科学. 2013(06)
[8]社会融资规模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介目标的适用性分析[J]. 元惠萍,刘飒.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 (10)
[9]基于DSGE模型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研究[J]. 张嘉为,赵琳,郑桂环. 财务与金融. 2012(01)
[10]社会融资规模视角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J].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张鉴君. 海南金融. 2011(09)
本文编号:3361721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货币政策工具指标对新增间接融资规模的脉冲响应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7、表8所示。当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的检验结果不一样时,通常选择迹统计量的结果。根据迹统计量,VAR2(2)和VAR3(2)模型的两组变量均存在六个协整关系,说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满足建立VAR模型的条件。2.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与社会融资的传导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总结。在研究结果上,发现国内外学者围绕社会融资研究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主要从中介指标比较、货币政策效应两个方面开展。关于中介指标的研究,集中于比较传统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M2、信贷规模与社会融资规模在传导中的效果,大多数学者认为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传导效果均不错,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不可否认的是社会融资规模适用于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监测指标。关于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成分能较好地体现货币政策意图,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影响作用存在各式差异。选取指标、数据处理的差别同样会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图4 货币政策工具指标对新增间接融资规模的脉冲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间关系比较研究[J]. 牛嵩. 吉林金融研究. 2018(05)
[2]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基于M2和人民币贷款的比较[J]. 许嘉扬. 当代金融研究. 2018(02)
[3]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间相关关系比较研究[J]. 牛嵩. 上海金融. 2017(04)
[4]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信用渠道的中介目标选择[J]. 盛松成,谢洁玉.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2)
[5]基于VAR模型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研究[J]. 龙薇,蒋丽平.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09)
[6]货币政策传导中间目标选取的实证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比较[J]. 赵婧,赵平. 华北金融. 2015(01)
[7]社会融资规模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吗:与M2、信贷规模的比较[J]. 张春生,蒋海. 经济科学. 2013(06)
[8]社会融资规模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介目标的适用性分析[J]. 元惠萍,刘飒.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 (10)
[9]基于DSGE模型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研究[J]. 张嘉为,赵琳,郑桂环. 财务与金融. 2012(01)
[10]社会融资规模视角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J].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张鉴君. 海南金融. 2011(09)
本文编号:3361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36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