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两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5 07:09
本文构建两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厂商、货币当局三个部门,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动态参数进行估计,货币当局采用两种货币规则,一种是利率规则,另一种是货币供应量规则,分别在两种货币规则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种货币规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变量的溢出方向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溢出大小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的利率下降对美国利率的溢出明显大于在利率直接下调情况下对美国利率的溢出;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平滑性明显不如中国利率政策,中国在利率规则下对通货膨胀、产出、汇率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在货币供应量规则下的关注程度。因此,从中国货币政策的国内目标以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角度而言,泰勒规则比较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能够在实现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国内目标的同时,降低对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
【文章来源】:中国管理科学. 2020,28(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利率冲击对中国变量的影响
图1 中国利率冲击对中国变量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知道,当受到一个单位标准差的负向利率冲击时,中国产出、居民消费、通货膨胀、汇率、居民劳动供给、工人工资均在当期为正向影响,随后上升幅度越来越小,逐渐减弱,在10期之后,达到均衡状态。这与经典经济理论相符,下面我们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传导机理:首先,利率下降表明中国家庭居民消费的替代意愿会减小,家庭居民会增加当期消费;其次,当家庭居民受到利率的负向冲击时,家庭即期劳动的边际收益就会上升,那么居民就会增加劳动供给,减少消费,由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消费先上升后慢慢达到均衡状态;再次,中国利率下降,中国资本流入美国,美国货币市场中美元需求量增加,导致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那么中国的出口就会上升,进口就会下降,因为本国消费和出口上升,所以产出上升,人民币贬值和美元升值会导致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上升;最后,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总需求上升,工人的工资上升,短期内使物价水平上升,接着因为物价水平和工人工资的上升,劳动力的供给增加,工人的工资逐渐下降,使通货膨胀下降,最后达到均衡状态。
在货币供应量规则下,分析货币政策冲击即货币供应量增长冲击对通货膨胀、产出、居民消费、汇率的影响。下面对货币供应量增长冲击的脉冲响应图进行分析,脉冲响应图的纵轴表示各经济变量的稳态偏离,横轴表示时间,对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货币供应量增长冲击后,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响应如图3所示,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响应如图4所示。图4 中国货币冲击对美国变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跨国动态溢出效应[J]. 王正新,姚培毅. 中国管理科学. 2019(05)
[2]中美大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比较研究——基于两国DSGE模型[J]. 杨子荣,徐奇渊,王书朦. 国际金融研究. 2018(11)
[3]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基于5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J]. 楚尔鸣,王真. 国际金融研究. 2018(10)
[4]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DSGE模型[J]. 程方楠,孟卫东.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1)
[5]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政策的选择——基于Bayesian DSGE模型的分析[J]. 唐琳,王云清,胡海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2)
[6]粘性信息、通货膨胀惯性与货币政策效应——兼论宏观经济变量的共变性[J]. 崔百胜. 中国管理科学. 2015(08)
[7]国际货币环境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J]. 金中夏,洪浩. 经济研究. 2015(05)
[8]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国家的溢出效应研究[J]. 马理,余慧娟. 国际金融研究. 2015(03)
[9]人民币汇率均衡与失衡: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视角[J]. 王彬,马文涛,刘胜会. 世界经济. 2014(06)
[10]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调控绩效比较——来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证据[J]. 马文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10)
本文编号:3384892
【文章来源】:中国管理科学. 2020,28(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利率冲击对中国变量的影响
图1 中国利率冲击对中国变量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知道,当受到一个单位标准差的负向利率冲击时,中国产出、居民消费、通货膨胀、汇率、居民劳动供给、工人工资均在当期为正向影响,随后上升幅度越来越小,逐渐减弱,在10期之后,达到均衡状态。这与经典经济理论相符,下面我们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传导机理:首先,利率下降表明中国家庭居民消费的替代意愿会减小,家庭居民会增加当期消费;其次,当家庭居民受到利率的负向冲击时,家庭即期劳动的边际收益就会上升,那么居民就会增加劳动供给,减少消费,由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消费先上升后慢慢达到均衡状态;再次,中国利率下降,中国资本流入美国,美国货币市场中美元需求量增加,导致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那么中国的出口就会上升,进口就会下降,因为本国消费和出口上升,所以产出上升,人民币贬值和美元升值会导致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上升;最后,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总需求上升,工人的工资上升,短期内使物价水平上升,接着因为物价水平和工人工资的上升,劳动力的供给增加,工人的工资逐渐下降,使通货膨胀下降,最后达到均衡状态。
在货币供应量规则下,分析货币政策冲击即货币供应量增长冲击对通货膨胀、产出、居民消费、汇率的影响。下面对货币供应量增长冲击的脉冲响应图进行分析,脉冲响应图的纵轴表示各经济变量的稳态偏离,横轴表示时间,对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货币供应量增长冲击后,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响应如图3所示,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响应如图4所示。图4 中国货币冲击对美国变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跨国动态溢出效应[J]. 王正新,姚培毅. 中国管理科学. 2019(05)
[2]中美大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比较研究——基于两国DSGE模型[J]. 杨子荣,徐奇渊,王书朦. 国际金融研究. 2018(11)
[3]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基于5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J]. 楚尔鸣,王真. 国际金融研究. 2018(10)
[4]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DSGE模型[J]. 程方楠,孟卫东.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1)
[5]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政策的选择——基于Bayesian DSGE模型的分析[J]. 唐琳,王云清,胡海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2)
[6]粘性信息、通货膨胀惯性与货币政策效应——兼论宏观经济变量的共变性[J]. 崔百胜. 中国管理科学. 2015(08)
[7]国际货币环境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J]. 金中夏,洪浩. 经济研究. 2015(05)
[8]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国家的溢出效应研究[J]. 马理,余慧娟. 国际金融研究. 2015(03)
[9]人民币汇率均衡与失衡: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视角[J]. 王彬,马文涛,刘胜会. 世界经济. 2014(06)
[10]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调控绩效比较——来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证据[J]. 马文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10)
本文编号:3384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38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