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金融风险关键成因及其演化机理分析——基于文献挖掘法
发布时间:2022-02-20 04:01
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每次危机爆发之后都有大量学者对金融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结论。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系统考察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结论,归纳金融危机爆发的共识性关键成因,总结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一般机理过程,探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共性核心风险源。本文选择时间跨度为1978-2017年间的,被Elsevier、JSTOR、SSRN、Springer、ProQuest、中国知网(CNKI)等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有关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成因的19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现有文献共包括8个金融危机爆发的共识性关键成因:金融创新过度、外部监管体制的失效、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弊端、资本主义体制的矛盾、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失效和投资者情绪。第二,关键成因的构成观点中有54. 84%的观点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直接相关,这些观点涵盖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的宏观政策、中观市场机制以及微观个体行为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资产价格泡沫为核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第...
【文章来源】:管理评论. 2020,32(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的之间的关系
本文研究文献资料主要分类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68篇文献的研究主题是次贷危机,21篇研究主题为新兴市场国家危机(包括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等),5篇研究主题为9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21篇研究主题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37篇研究主题为历次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以及危机之间的关系。27篇被分类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大范畴,主要包括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测度和金融系统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测度虽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考虑到一些文献是专门针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某一成因进行传染、测度的研究,所以也纳入本文的研究样本)。此外,还有15篇研究主题为某一因素(比如债务久期、杠杆率、公司破产、银行间借贷、银行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泡沫等)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联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提炼及机理演化框架构建
最后,选择编码。选择编码的主要任务是提炼核心风险源并建立系统性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通过对开放编码阶段关于系统性风险关键成因观点结果的反复分析比较,本文将核心风险源定义为“资产价格泡沫”,原因在于,第一,有54.84%(计算结果为表1第4列带*数据之和)的编码片段是直接阐述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风险因素,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资产价格泡沫的积累放大;金融创新下的金融资产总量的膨胀、信贷过度扩张”等;第二,上述观点涵盖了轴心编码结果宏观政策层面、中观市场机制以及微观个体行为三个主范畴。因此,本文建立了以资产价格泡沫为核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如图3所示。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形成、累积到危机爆发的过程,即,资产价格爆炸性增长所发出的初始泡沫信号,随后随着金融危机的临近,风险在泡沫破灭之后达到顶峰。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的编码过程,识别出资产价格泡沫即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核心风险源之一,由此构建了以资产价格泡沫为核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具体来说,金融创新过度、外部监管体制的失效、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弊端等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关键成因,也是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方式和路径,下面具体阐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虚拟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J]. 郝刚,陈佳莉,贾旭东. 管理评论. 2018(06)
[2]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涵义、度量及影响因素——基于1996-2014年的数据[J]. 荆中博,杨海珍,杨晓光. 南方金融. 2016(02)
[3]内容分析与文本挖掘在信息分析应用中的比较研究[J]. 李尚昊,郝琦. 图书馆学研究. 2015(23)
[4]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1)
[5]富有生命力的文献研究法[J]. 杜晓利. 上海教育科研. 2013(10)
[6]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J]. 朱亮,孟宪学.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06)
[7]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 王建明,王俊豪. 管理世界. 2011(04)
[8]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成因与监管[J]. 张晓朴.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7)
[9]文本挖掘综述[J]. 杨霞,黄陈英. 科技信息. 2009(33)
[10]从定性、定量到内容分析法——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方法探讨[J]. 孙瑞英. 现代情报. 2005(01)
本文编号:3634271
【文章来源】:管理评论. 2020,32(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的之间的关系
本文研究文献资料主要分类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68篇文献的研究主题是次贷危机,21篇研究主题为新兴市场国家危机(包括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等),5篇研究主题为9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21篇研究主题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37篇研究主题为历次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以及危机之间的关系。27篇被分类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大范畴,主要包括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测度和金融系统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测度虽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考虑到一些文献是专门针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某一成因进行传染、测度的研究,所以也纳入本文的研究样本)。此外,还有15篇研究主题为某一因素(比如债务久期、杠杆率、公司破产、银行间借贷、银行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泡沫等)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联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提炼及机理演化框架构建
最后,选择编码。选择编码的主要任务是提炼核心风险源并建立系统性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通过对开放编码阶段关于系统性风险关键成因观点结果的反复分析比较,本文将核心风险源定义为“资产价格泡沫”,原因在于,第一,有54.84%(计算结果为表1第4列带*数据之和)的编码片段是直接阐述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风险因素,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资产价格泡沫的积累放大;金融创新下的金融资产总量的膨胀、信贷过度扩张”等;第二,上述观点涵盖了轴心编码结果宏观政策层面、中观市场机制以及微观个体行为三个主范畴。因此,本文建立了以资产价格泡沫为核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如图3所示。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形成、累积到危机爆发的过程,即,资产价格爆炸性增长所发出的初始泡沫信号,随后随着金融危机的临近,风险在泡沫破灭之后达到顶峰。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的编码过程,识别出资产价格泡沫即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核心风险源之一,由此构建了以资产价格泡沫为核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机理演化框架。具体来说,金融创新过度、外部监管体制的失效、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弊端等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关键成因,也是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方式和路径,下面具体阐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虚拟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J]. 郝刚,陈佳莉,贾旭东. 管理评论. 2018(06)
[2]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涵义、度量及影响因素——基于1996-2014年的数据[J]. 荆中博,杨海珍,杨晓光. 南方金融. 2016(02)
[3]内容分析与文本挖掘在信息分析应用中的比较研究[J]. 李尚昊,郝琦. 图书馆学研究. 2015(23)
[4]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1)
[5]富有生命力的文献研究法[J]. 杜晓利. 上海教育科研. 2013(10)
[6]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J]. 朱亮,孟宪学.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06)
[7]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 王建明,王俊豪. 管理世界. 2011(04)
[8]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成因与监管[J]. 张晓朴.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7)
[9]文本挖掘综述[J]. 杨霞,黄陈英. 科技信息. 2009(33)
[10]从定性、定量到内容分析法——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方法探讨[J]. 孙瑞英. 现代情报. 2005(01)
本文编号:3634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63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