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数字金融的区域创新效应
发布时间:2022-05-10 20:44
本文在"新基建"部署进行的背景下,基于直接和间接的双重维度,尝试厘清数字金融影响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并结合2011—2016年中国267个城市数字金融指数和城市创新力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能够成为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的新动能,在考虑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商事制度改革前、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的创新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还能够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渠道影响区域创新:一是改善银行信贷的创新效应,二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文章页数】:13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 李春涛,闫续文,宋敏,杨威. 中国工业经济. 2020(01)
[2]数字经济时代的居民消费变革:趋势、特征、机理与模式[J]. 马香品. 财经科学. 2020(01)
[3]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 经济研究. 2019(08)
[4]移动支付对创业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证据[J]. 尹志超,公雪,郭沛瑶.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3)
[5]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J]. 傅秋子,黄益平. 金融研究. 2018(11)
[6]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 邱晗,黄益平,纪洋. 金融研究. 2018(11)
[7]消费升级对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带动作用: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J]. 杨天宇,陈明玉. 经济学家. 2018(11)
[8]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 黄益平,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8(04)
[9]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 谢绚丽,沈艳,张皓星,郭峰. 经济学(季刊). 2018(04)
[10]不同消费信贷形式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的比较分析[J]. 阮小莉,彭嫦燕,郭艳蕊. 财经科学. 2017(10)
本文编号:3652669
【文章页数】:13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 李春涛,闫续文,宋敏,杨威. 中国工业经济. 2020(01)
[2]数字经济时代的居民消费变革:趋势、特征、机理与模式[J]. 马香品. 财经科学. 2020(01)
[3]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 经济研究. 2019(08)
[4]移动支付对创业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证据[J]. 尹志超,公雪,郭沛瑶.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3)
[5]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J]. 傅秋子,黄益平. 金融研究. 2018(11)
[6]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 邱晗,黄益平,纪洋. 金融研究. 2018(11)
[7]消费升级对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带动作用: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J]. 杨天宇,陈明玉. 经济学家. 2018(11)
[8]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 黄益平,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8(04)
[9]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 谢绚丽,沈艳,张皓星,郭峰. 经济学(季刊). 2018(04)
[10]不同消费信贷形式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的比较分析[J]. 阮小莉,彭嫦燕,郭艳蕊. 财经科学. 2017(10)
本文编号:3652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65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