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经济下行压力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经济下行时期宏观经济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性。首先我们需要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所增加的经济不确定性如何对这些影响因素作用进行讨论。我们还要分析商业银行对于自身信用风险的管理在我国经济下行时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本文研究将有助于厘清经济下行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波动来源,给实际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结合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本文具体地考虑在经济下行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这是本文的新颖之一;其次以往在讨论信用风险管理的文章中,忽视了对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讨论,而这应该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所在;在本文中,我们还特别注重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反作用,我们认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应该是基于整个宏观经济体系考察的整体性工作。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本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出经济体的社会财富以及利润增长是影响信用风险的最直接因素,较高经济增长率以及社会消费水平都能够使银行对于企业信贷未来的还款有较强的预期。此外充分的货币供应量能够给使经济体保持充分的流动性,有利于生产企业的盈利预期;在微观因素上,资本充足率以及拨备覆盖率的要求、准备金等制度都能够很好地促使银行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工作,同时监管部门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调节,能够很好地对宏观经济的波动进行调整。通过对中国数据的研究,我们发现,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在政府信贷政策的干预下,将自身的信用风险向后延迟了,同时大量的“救市信贷”使得银行给自身加上了杠杆。反过来来说,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也能引导经济结构的转变,通过信贷流入支持新兴行业,而对于传统行业则加强风险的审核,促使企业进行改变。更重要的是,实行较为宽松的信贷能够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升级调整争取了更多的时间。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风险 经济下行 银行信贷 经济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13
- 1.2.2 现实意义13
- 1.3 文献综述13-21
- 1.3.1 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综述13-15
- 1.3.2 经济波动与信用风险的研究综述15-19
- 1.3.3 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19-20
- 1.3.4 文献综述小结20-21
- 1.4 本文主要内容与路径21-23
- 1.4.1 本文主要内容21-22
- 1.4.2 技术路线图22-23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23-24
- 1.5.1 研究方法23
- 1.5.2 创新之处23-24
- 第2章 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24-37
- 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探析24-26
- 2.1.1 信用风险的内涵24-25
- 2.1.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征25-26
- 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探究26-36
- 2.2.1 宏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26-33
- 2.2.2 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33-36
- 2.3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信用风险分析37-55
- 3.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分析37-44
- 3.1.1 社会劳动生产水平提升速度的放缓37-40
- 3.1.2 总体社会消费水平的增长放缓40-42
- 3.1.3 中国经济转变的结构性特征分析----“经济新常态”42-44
- 3.2 我国经济下行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总体特征分析44-54
- 3.2.1 不良贷款以及关注类贷款情况变化45-48
- 3.2.2 信用风险的集聚性特征48-51
- 3.2.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长期处于承压区51-54
- 3.3 本章小结54-55
- 第4章 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经济的作用55-62
- 4.1 政府推动信贷宽松,缓和经济下行压力55-59
- 4.2 银行调整信贷流向,引导经济结构转型59-61
- 4.3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经济下行压力下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建议62-65
- 5.1 顺应宏观经济产业结构演变趋势,降低行业性风险62-63
- 5.2 完善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价机制,,探索中国特色信用管理工具63
- 5.3 丰富银行信用风险的对冲手段,实现信用风险有效分散转移63-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65-66
- 6.2 研究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林;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影响的初步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2 陈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金融;2002年07期
3 史宝平;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04年01期
4 史宝平;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一个理论模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薛波;;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探析[J];济南金融;2006年05期
6 薛波;;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J];商业时代;2006年21期
7 张延平;岳永丽;;对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金融会计;2006年08期
8 张晓玲;;论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9期
9 张艾莲;;商业银行信用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研究;2009年01期
10 谢煌;龚霁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基于二元因素分析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模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家义(作者单位:农行四川巴中分行);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启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2 边捷;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及其成因[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3 中国工商银行 王东生;如何构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N];金融时报;2008年
4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N];金融时报;2001年
5 褚继田 郝玉斌;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技术(上)[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高国华;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N];金融时报;2012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贾壮;银行改革创新要注意三大风险[N];证券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宝平;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齐菲;基于小样本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方先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荆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金正茂;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冯启德;新巴塞尔协议视角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方洪全;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2 王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3 许培东;经济下行压力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4 苏娜;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贾曼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梁晓茵;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7 刘铮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曾丽;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鹏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翟万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8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90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