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模式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私募股权基金,从开始引入中国到现在,在中国的发展概括起来共经历了六个阶段,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逐步走向成熟的健康发展之路,同时随着我国立法的完善,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三种募集模式即公司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信托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得以确立法律地位,根据所依据的法律不同,以及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引入不同,使其在募集以及后续的运作、退出方式中,都有着不同的特征与差异。本文在着眼当今我国资本市场的环境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大环境下,从三种不同的募集模式出发,结合其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管相结合,分析其不同募集模式下得监管、法律依据、税收等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共同点,并根据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不同阶段暴露出问题,和相应逐渐建立起来的立法监管,在一定案例支持为基础的情况下,总结分析出最适宜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发展的模式,即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模式。并针对我国目前的基本法律环境给出一些建议,力求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未来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 募集模式 差异性 法律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应用的方法10-11
- 第二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概述11-25
- 第一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主要内容、分类11-14
-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与风险投资基金(VC)11-12
-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与天使投资基金12-13
-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3-14
- 第二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与公募基金的区别14
- 第三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PE”)在国内的发展14-18
- 一、外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在中国的发展14-15
- 二、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15-18
- 第四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释义18-19
- 第五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19-25
- 第三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模式比较分析25-45
- 第一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募集模式概述25
- 第二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募集模式25-40
- 一、公司制形式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5-31
- 二、信托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38
- 三、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8-39
- 四、三种募集模式共同法律监管制度39-40
- 第三节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同募集模式比较分析40-45
- 一、资金募集的难易方面40-41
- 二、资金的利用效率41-42
- 三、基金投资人的责、权、利42-43
- 四、IPO退出的便利程度43
- 五、税收成本43
- 六、法律监管43-45
- 第四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募集模式的问题45-49
- 第一节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模式的问题45-46
- 一、公司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45
- 二、信托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45-46
- 三、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46
- 第二节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46-49
- 一、内部治理存在的法律问题47
-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外部监管问题47-49
- 第五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模式的相关建议及对策完善49-51
- 第一节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模式的立法完善49
- 第二节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制度的完善49-51
- 一、完善监管法律体系、明确监管思路49-50
- 二、构建私募股权投资监管法律体系50-5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1-56
- 第一节 最适合我国资本的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模式51
- 第二节 我国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的建议51-54
- 一、立法完善51-52
- 二、信用制度完善52-53
- 三、监管原则完善53-54
- 四、借鉴国外经验54
- 第三节 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丹;王恩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性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2 林铁钢;;中国正成为最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访美国企业成长协会董事局前主席帕特里克·赫雷[J];中国金融;2007年11期
3 张桂枝;;天津率先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思考[J];天津经济;2007年07期
4 侯玉娜;李振一;;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23期
5 王琳;;浅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形势[J];金融经济;2008年22期
6 李政;;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35期
7 王磊;师萍;;私募股权投资国内发展现状初探[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邹陶;王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J];现代商业;2008年11期
9 ;北京领跑私募股权投资[J];国际融资;2008年05期
10 ;私募股权投资 奥运年的“金牌”竞争[J];资本市场;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薛智胜;古正宇;;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完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2 马贝艺;李培恒;丁立;杨海宁;常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A];201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2年
3 林剑乔;黄德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借鉴[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王敏;;私募股权投资条款在国内股权投资中的适用[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贾希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投资优先权的法律透视[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红;全球私募股权投资日渐繁荣[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徐寿松 孔徙;中国成亚洲私募股权投资“热土”[N];经理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印久青;私募股权投资:盛名之下会否放慢脚步?[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黄继汇;私募股权投资看好中国大陆[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李季先;私募股权投资:盼上海敢为天下先[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省工商联 发言人:吴爱玲 省政协常委、眉山市工商联主席、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激活民间投资 加快我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建议[N];四川政协报;2011年
7 记者 徐锐;要尽快确立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地位[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王燕辉 平安银行;私募股权投资业面临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 冯坡;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困局难解[N];国际商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和平;9000亿险资蓄势私募股权投资[N];中国保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毅祖;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2 张兴巍;私募股权投资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表现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3 何滔;创业板公司高管主动离职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贺玮;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王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张旭波;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规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禹久泓;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决策与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潇;支持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9 赵玉;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朱健飞;外资私募股权投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汉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魏炜;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马海静;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薛莲;论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境内法律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超;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7 门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葛辉;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峗;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小刚;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909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90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