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A分行授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银行A分行授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中国银行A分行作为B中行辖属的二级分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信贷资产规模已达到158亿元,虽然在系统内各项考核指标综合排名靠前,但是受到授信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的影响,不良率居高不下,2014年形成的大额不良授信,A中行资产质量全面下滑,如能及时预防和化解授信风险,A中行考核利润将大幅攀升,可见资产质量是阻碍A中行业务发展的一项决定性指标。由于我国经济处在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银行信用和资本安全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A中行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信贷资产的安全回收。本文通过立足A中行的实际情况,通过利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分析A中行具体授信数据,定位授信风险管理的内部制度、风险管理技术工具以及其他外部因素。通过对一手、二手资料分析,归纳整理,对比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结合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授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授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授信风险识别、授信风险评估、授信风险应对、授信风险控制活动、信息反馈沟通、风险管理流程监控八项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状况。本文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三大环节中仔细查探,旨在找到阻碍A中行授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以及当前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不合理性,进而得出提升A中行风险管理的策略方法。从研究中发现,A中行已将非贷款类授信业务纳入统一授信,进行授信全面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管理体系的重大改革,形成了独立的尽责调查、民主的风险评审、严苛的问责审批的“三位一体”授信风险决策机制,并在满足授信落实条件后,发放审核对外支付放款,客户经理对发放的贷款进行授后管理,直至贷款结清。虽然制度和流程完善,但在授信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缺陷:授信资产集中度较高、授信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中的职责不匹配、没有恰当的激励措施、员工的授信风险意识相对淡薄、贷后管理不到位、授权级别混乱、在授信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上比较落后、担保品的评估不专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授信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疏漏。经过分析,A中行从以下几个方面能够进行提升授信风险管理水平:划分A中行风险管理部的风险管理牵头职能、塑造风险合规文化、严格授信客户准入、建立“授信风险管理补偿基金”制度、合理配置授信资源和授权支持、充分分析客户所处行业环境、合理抵押物进行估值、优化资产组合及不良化解、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沟通等。本文利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识别授信风险,剖析问题存在根源,在组织架构、执行力、激励约束、风险合规文化方面提出了“派驻风险经理轮岗制度”、“授信客户动态管理库”、“授信风险管理补偿基金”、网点授信业务差异化授权管理等改进提升措施,对A中行改进授信管理方法,提升资产质量,增加风险加权收益,规避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A中行 授信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导论12-1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13-15
- 1.4 研究方法15
- 1.5 创新点15-17
- 第2章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17-22
- 2.1 授信风险管理17-20
- 2.1.1 授信风险管理概念及特点17-18
- 2.1.2 授信风险种类及成因18
- 2.1.3 授信风险收益18-20
- 2.2 授信风险管理研究进展20-22
- 第3章 中国银行A分行授信风险管理概况22-41
- 3.1 中国银行A分行基本情况22
- 3.2 中国银行A分行授信情况22-25
- 3.2.1 中国银行A分行授信结构23-24
- 3.2.2 中国银行A分行授信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对象24-25
- 3.3 中国银行A分行授信风险管理现状25-41
- 3.3.1 内部环境26-29
- 3.3.2 目标设定29-30
- 3.3.3 风险识别30-35
- 3.3.4 风险评估35-36
- 3.3.5 风险应对36-37
- 3.3.6 控制活动37-39
- 3.3.7 信息沟通39
- 3.3.8 监控39-41
- 第4章 授信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41-60
- 4.1 授信风险识别41-46
- 4.1.1 授信业务流程41-44
- 4.1.2 授信风险因素识别44-46
- 4.2 授信风险评估46-54
- 4.2.1 风险评估方法46-50
- 4.2.2 关键风险因素确定50-54
- 4.3 关键风险应对54-60
- 第5章 中国银行A分行授信风险管理对策优化60-65
- 5.1 内部环境改造60-62
- 5.1.1 塑造风险合规文化,建立风险派驻监督机制60-61
- 5.1.2 界定风险管理岗位职责,明确不良追究责任61-62
- 5.2 信息反馈沟通62-63
- 5.2.1 完善风险管理相关人员激励约束办法62-63
- 5.2.2 强化外部沟通63
- 5.3 授信风险控制优化63-6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结论65-66
- 6.2 展望66-67
- 附录:中国银行A分行员工授信风险管理调查问卷67-72
- 参考文献72-75
- 致谢75-76
- 附表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软科学;2002年06期
2 杨乃定,Rolf Mirus;企业集成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发展新方向[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年05期
3 付罡,安贵鑫,张涛;影响我国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几点分析[J];经济师;2002年12期
4 徐子尧;风险管理:我国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J];甘肃金融;2003年07期
5 杨娅婕;试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吴忠华;饲料企业的风险管理[J];饲料广角;2003年12期
7 泰邦建;;人才引荐中的风险管理[J];经营者;2003年07期
8 张燕玲;风险管理的原则和体系[J];银行家;2004年02期
9 吴忠华,李冬,罗士仙;饲料企业的风险管理[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4年01期
10 ;企业风险管理[J];安防科技;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琴;安培芬;;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6年
2 张敏;;风险管理在临床的应用[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6年
3 杜柯凝;;风险管理在临床中应用[A];吉林省护理学会2008学术年会暨护理技能培训班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赵俭;刘敏;曹志芳;任丽勤;刘珂;;质量风险管理应用探讨[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5 黄启东;吴占勋;鲁军红;;浅谈设备风险管理[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黄启东;吴占勋;鲁军红;;浅谈设备风险管理[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朱敏;;技术风险管理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2005年度“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专题获一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9 ;2005年度“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专题获二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课题研究成果说明书[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盐城市分行课题组;银行应以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重心[N];中国证券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华强;期货市场是一个风险管理市场[N];证券时报;2001年
3 万里虹;风险管理——全球企业关心的话题[N];中国保险报;2006年
4 张晓杰;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下)[N];财会信报;2006年
5 记者 潘z,
本文编号:957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95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