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8-18 20:17

  本文关键词: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06年

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李文豪  

【摘要】: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现象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贷配给现象的描述和理论解释上,本文则更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了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首先以国内外信贷配给微观理论为基础,对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的行为特征和程度变化进行现象描述,然后对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的行为特征、影响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特有因素进行理论解释;接着将信贷配给程度纳入IS-LM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信贷配给程度变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措施和执行效果,运用1996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对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变化、以及信贷配给程度变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较好地证明了本文的立论。 国内尚没有专题研究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文献,国外对信贷配给程度的研究也都散见于各自的研究论题中,并且对我国这样的转型国家的特殊性研究比较欠缺。本文从现象描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三方面对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与银行信贷相关的特有因素影响了我国银行的信贷配给程度,这些因素包括我国银行对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社会信用环境、银行贷款担保条件、利率调整政策等。 本文进一步从信贷配给程度变化的角度对我国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效果的不稳定性进行了新的解释。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表明,1998-2000年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在这一时期加重,因此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2001-2003年我国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减轻,因而货币政策效果较好;2004年以后,我国逐步转向了相对趋紧的货币政策,但由于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已经减轻,趋紧的货币政策效果最终被弱化。本文的研究为解释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不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4;F82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4
  • 1.1 本文的背景和意义10-11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11-12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2-14
  • 2 信贷配给微观理论文献综述14-35
  • 2.1 信贷配给概念之争14-17
  • 2.1.1 争论的主要观点14-16
  • 2.1.2 评价与小结16-17
  • 2.2 国外对信贷配给微观理论的解说17-33
  • 2.2.1 信贷可获得性学说17-18
  • 2.2.2 对信贷配给合理性的解说18-31
  • 2.2.3 其它相关研究31-33
  • 2.3 国内对信贷配给微观机制的研究33-35
  • 3 我国银行信贷配给行为特征及其程度变化35-45
  • 3.1 我国银行信贷配给行为特征35-38
  • 3.1.1 银行“惜贷”行为35-36
  • 3.1.2 中小企业贷款难36-37
  • 3.1.3 信贷集中行为37-38
  • 3.2 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38-45
  • 3.2.1 我国信贷管理体制的变迁38-39
  • 3.2.2 我国银行贷款增长率变动39-41
  • 3.2.3 我国银行有价证券投资增幅变动41-42
  • 3.2.4 我国银行超额准备率变动42-45
  • 4 对当前我国银行信贷配给行为特征的理论解释45-58
  • 4.1 对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理论解释45-50
  • 4.1.1 一个基本模型45-46
  • 4.1.2 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解释46-50
  • 4.2 对我国银行信贷集中行为的理论解释50-58
  • 4.2.1 对多家银行向同一家企业发放贷款的解释50-53
  • 4.2.2 对我国银行“锦上添花”现象的解释53-58
  • 5 影响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因素58-89
  • 5.1 我国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标准对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59-69
  • 5.1.1 扩展的信贷配给模型59-62
  • 5.1.2 模型可得出的若干命题62-66
  • 5.1.3 我国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标准的变化66-69
  • 5.2 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变化对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69-76
  • 5.2.1 含有信用环境因子的信贷市场均衡模型69-72
  • 5.2.2 模型可得出的结论72-74
  • 5.2.3 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变化74-76
  • 5.3 我国银行担保要求变化对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76-82
  • 5.3.1 含有担保条件的企业贷款曲线和银行等利润曲线76-79
  • 5.3.2 担保要求变化与银行信贷配给程度79-81
  • 5.3.3 我国银行贷款担保要求的变化81-82
  • 5.4 我国利率政策对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82-89
  • 5.4.1 存贷款利率调整影响信贷配给程度的模型分析82-87
  • 5.4.2 我国历年利率调整变化情况87-89
  • 6 银行信贷配给程度与IS-LM修正模型89-102
  • 6.1 信贷配给的宏观结果89-94
  • 6.1.1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的影响89-92
  • 6.1.2 信贷配给对经济波动的影响92-94
  • 6.2 含有信贷配给程度的IS-LM修正模型94-102
  • 6.2.1 受银行信贷配给约束的IS曲线94-96
  • 6.2.2 信贷配给程度发生变化的IS曲线96-97
  • 6.2.3 信贷配给程度变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97-102
  • 7 我国货币政策措施与执行效果(1998-2006年)102-115
  • 7.1 我国货币政策措施102-106
  • 7.1.1 1998-2000年的货币政策措施102-104
  • 7.1.2 2001-2006年的货币政策措施104-106
  • 7.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106-111
  • 7.2.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述评106-109
  • 7.2.2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研究109-111
  • 7.3 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111-115
  • 7.3.1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描述111-112
  • 7.3.2 信贷传导渠道发挥作用的两个条件112-113
  • 7.3.3 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解释113-115
  • 8 我国信贷配给程度变化及其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115-123
  • 8.1 对信贷配给程度检验的主要文献115-116
  • 8.2 实证检验过程和结果分析116-123
  • 8.2.1 检验思路116-117
  • 8.2.2 建立检验模型117-119
  • 8.2.3 检验方法及过程119-122
  • 8.2.4 检验结果分析122-123
  • 9 结语和展望123-125
  • 参考文献125-135
  • 后记13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巍;曾铭娟;;货币政策在银行危机管理中的效果[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2 谢海林;楼凤丹;邝健坤;;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修正Karras模型的实证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陈享光;苏传才;;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4 钟弥嘉;;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5 于立新;田慧勇;王赫;;浅析当前通货膨胀成因以及货币政策重点[J];北方经贸;2011年06期

    6 ;“双率”续压 或引降价潮[J];房地产导刊;2011年07期

    7 张学勇;宋雪楠;;金融危机下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8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9 齐艺莹;郝俊赫;;基于货币供需变动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10 连英祺;陈静婷;;非正规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美国经济分析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雷和平 通讯员 王钢 申建文;[N];金融时报;2008年

    2 记者 王莹;[N];金融时报;2009年

    3 记者 徐思佳;[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4 记者 徐丽艳;[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陈道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6 张立辉 高云 记者 赵晓英;[N];鞍山日报 ;2009年

    7 本报记者 唐福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8 李琴;[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9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通讯员 王晓千;[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10 吴昌红;[N];新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文豪;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2 那铭洋;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贻民;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效果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2 吴海;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刘松;开放经济条件下越南货币政策效果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黄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徐子奕;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朱洁清;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萍;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演进及其效果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王冬梅;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6年

    9 金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行为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唐海风;中国货币政策的规则估测与效果评价:1998-2008[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7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97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d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