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动力性能参数分析
本文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动力性能参数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 动力性能 固有频率 位移响应
【摘要】:为了全面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动力性能,对单层单跨的钢管混凝土柱和组合梁组成的组合框架进行动力性能参数分析.讨论了钢管混凝土柱含钢率、柱长细比、柱轴压比及钢-混凝土组合梁剪力连接度对固有频率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固有频率随含钢率的增加和梁柱线刚度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柱长细比的增大而减小,组合梁剪力连接度对组合框架固有频率无明显影响.位移响应随柱含钢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柱长细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梁柱线刚度比减小而增大.而轴压比对组合框架地震响应峰值影响较小,剪力连接度大于0.73时,对组合框架位移响应的影响并不明显.根据参数分析结果,得出各参数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 动力性能 固有频率 位移响应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发基金项目(12K104) 湖南科技大学学校博士启动基金(E51254)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合了钢结构施工速度快、自重轻和混凝土刚度大、便于施工的优点,成为高层、超高层运用较多的结构形式[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及弹塑性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系统的试验[2-4],并对组合框架构件相关的各因素如钢-混凝土组合梁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晶波;刘阳冰;郭冰;;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王文达;韩林海;;钢管混凝土框架力学性能的简化二阶弹塑性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阳冰;文国治;刘晶波;;钢-混凝土组合框架-RC核心筒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刘阳冰;陈芳;刘晶波;;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强柱弱梁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庆勇;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刚度退化对结构整体刚度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胡晓;巨型钢框撑—组合钢板剪力墙筒体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3 张琴;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魏国强;钢管混凝土框架-RC剪力墙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朱秀兰;新型外包钢组合梁框架体系抗震性能数值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崔蔓蔓;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卓郅颖;复杂钢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D];云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丽忠,曹华,余志武;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2 李珠,郭秀华,张文芳,郭全全;中国国家大剧院结构分析中钢管混凝土柱的简化分析[J];工程力学;2004年04期
3 聂建国;秦凯;肖岩;;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6年11期
4 宗周红,林东欣,房贞政,邱法维;两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2期
5 聂建国;樊健生;;广义组合结构及其发展展望[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6期
6 聂建国;秦凯;肖岩;;Push-Over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a Concrete-Filled Rectangular Tubular Frame Structure[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年01期
7 聂建国,余洲亮,袁彦声,米观,林伟;钢-混凝土组合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锁军;王元清;吴杰;聂建国;;组合梁刚度对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石启印;陈倩倩;李爱群;;新型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模型的非线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钢梁和钢筋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参数研究[J];钢结构;2012年09期
4 孙国良;半刚性钢-砼组合框架联结及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准则[J];建筑结构;1994年06期
5 Giuseppe Chellini;Guido De Roeck;Luca Nardini;Walter Salvatore;;基于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钢-混组合框架损伤分析[J];钢结构;2011年01期
6 高山;郭兰慧;吴兆旗;张素梅;;关键柱失效后组合框架抗倒塌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4期
7 陈风杨,张积羽,赵琳;高层钢一砼组合框架柱的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1991年02期
8 高立人;钢梁-混凝土柱组合框架结构在国外的发展[J];建筑结构;2002年05期
9 黄远;易伟建;聂建国;;考虑钢梁翼缘断裂的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10 ;组合框架的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197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锁军;王元清;吴杰;;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实用计算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锁军;王元清;吴杰;聂建国;;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多层轻钢结构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贤;肖岩;;组合框架中端板高强螺栓连接的影响[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阳冰;刘晶波;闫秋实;;钢-混凝土组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潘文军;叶献国;;巨型组合框架结构分析QR法[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6 刘籍蔚;潘钻峰;孟少平;汪卫;;ECC/RC组合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抗震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7 王景玄;王文达;周小燕;;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住宅体系抗连续性倒塌非线性动力初步分析[A];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新技术与应用论文集[C];2013年
8 孙建波;贾明明;吕大刚;;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基于MPA和IDA的抗震性能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9 刘阳冰;刘晶波;韩强;;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10 薛建阳;赵鸿铁;;混凝土内含H型钢组合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杜德润;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及组合框架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观寿;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火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2 董立冬;基于能量的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杨奕芬;组合框架结构的弹性及弹塑性二阶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4 汤裕坤;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组合梁—钢柱)稳定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胡俊;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6 杨超;钢梁—连续复合螺旋箍砼柱组合框架结构非线性力学性能及参数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易勇;钢梁—钢筋混凝土柱组合框架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曾丽娟;梁柱线刚度比对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9 黄峥;半刚性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动力性能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王莉;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非线性分析[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2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03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