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黏土的土水特性及其孔隙分布
本文关键词:红黏土的土水特性及其孔隙分布
更多相关文章: 土水特征曲线 红黏土 压汞试验 孔隙分布 原状样
【摘要】:以桂林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3种方法研究在全吸力范围内原状样和压实样的土水特性,并结合压汞试验研究其孔隙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当吸力约小于10 MPa时原状样的土水特征曲线略低于压实样,主要原因是原状样内部裂隙随吸力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当吸力约大于10 MPa时两者的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原状和压实桂林红黏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不同,即在过渡段均不是单一直线。此外,原状样为单峰孔隙结构,压实样则为双峰孔隙结构,原状样的最终收缩变形量比压实样大。不同干密度的压实样内部颗粒间孔隙分布几乎相同,而积聚体间孔隙或积聚体内孔隙相对较大孔隙存在差异;由此可解释在高吸力范围内不同干密度压实样的含水率与吸力关系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以饱和度与吸力关系表示时,干密度越大,土水特征曲线越高。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红黏土 压汞试验 孔隙分布 原状样
【基金】:科技部973项目(2014CB047001)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3-KF-03)
【分类号】:TU446
【正文快照】: 0引言红黏土作为一种典型特殊土,是碳酸盐类岩石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风化,再经过残积或坡积而形成的高塑性黏土;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以及湖南等省[1]。红黏土的工程性质不同与一般黏───────土,具有较高地基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收缩性、低膨胀性等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海波;曾召田;尹国强;赵艳林;;广西红黏土矿物成分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5期
2 姜洪涛;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3期
3 赵颖文,孔令伟,郭爱国,拓勇飞;典型红粘土与膨胀土的对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5期
4 谭罗荣,孔令伟;某类红粘土的基本特性与微观结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5 杨庆,贺洁,栾茂田;非饱和红粘土和膨胀土抗剪强度的比较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1期
6 赵颖文,孔令伟,郭爱国,拓勇飞;广西红粘土击实样强度特性与胀缩性能[J];岩土力学;2004年03期
7 刘小文;常立君;胡小荣;;非饱和红土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及密度关系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8 孙德安;孟德林;孙文静;刘月妙;;两种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9 谈云志;孔令伟;郭爱国;万智;张华;;压实红黏土的持水性能与机制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10 张平;房营光;闫小庆;何智威;;不同干燥方法对重塑膨润土压汞试验用土样的影响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防震;陈宝;朱嵘;;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2 韦复才;桂林红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黄润秋;吴礼舟;;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崔德山;项伟;董建军;陈琼;;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红粘土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3期
5 崔德山;项伟;JOACHIM Rohn;;离子土固化剂加固红黏土的X射线衍射试验[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9期
6 查旭东;王宏祥;万剑平;;高液限红粘土路堤碾压工艺试验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1期
7 王亮亮;杨果林;;红黏土抗剪强度与影响因子作用机理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8 姚振华;;含水量对压实粘土强度性能的影响[J];湖南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9 郭爱斌;万智;;基于强度折减法的红粘土边坡稳定分析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1期
10 张麒蛰;;高液限红粘土路基修筑技术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和礼红;汪稔;;特殊土结构性研究之现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陈生水;石北啸;蔡正银;宋嘉伟;;膨胀土多次脱湿土水曲线模型[A];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文平;南方红粘土公路路基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滕珂;膨胀土固结与蠕变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玉婷;水泥加固红土的力学特性及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蓉;秸秆纤维/红粘土/聚丙烯三元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暨南大学;2011年
6 匡静;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盐渍风蚀效应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郭浩磊;黄土地区垃圾填埋场复合粘土防渗衬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洪林;海南某红土强度变形及结构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9 刘艳敏;巴东组软岩残坡积非饱和红粘土土水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10 黄辉;高速公路路基的动力特性及施工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荣;黄宏伟;张冬梅;P.-Y.Hicher;;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软粘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龚壁卫;非饱和击实膨胀土总应力强度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3期
3 徐永福,傅德明;非饱和土结构强度的研究[J];工程力学;1999年04期
4 姜其岩;余培厚;郭沛;郑玉元;廖义玲;;红粘土力学强度特征的形成及分析[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5 王钊,邹维列,李侠;非饱和土吸力测量及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孔令伟,吕海波,汪稔,单华刚;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02年09期
7 冯晓腊,沈孝宇;饱和粘性土的渗透固结特性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1期
8 徐榴胜;红粘土在环境工程地质中的隐患[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5期
9 舒福华;襄樊膨胀土的抗剪强度研究[J];土工基础;1996年04期
10 廖立兵;粘土矿物X射线定量分析计算方法探讨[J];现代地质;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埋砂层取原状样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鉴定[J];西部探矿工程;1996年04期
2 祝德生;深埋、松散、流动、风化砂层中原状样采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S1期
3 逯兰;朱兆军;张喜发;;多年冻土原状样导温系数的测定[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6期
4 曾玲玲;蔡超;;结构性对黏性土渗透性状的影响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詹良通;魏海云;陈云敏;朱水元;柯瀚;;垃圾原状样的力学压缩性及其与填埋龄期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2期
6 孙德安;陈波;;结构性软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7 陈波;孙德安;吕海波;;海相软土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2期
8 祝德生,马明;HYS—1型原状取砂器的原理及其应用技术[J];地质与勘探;1997年04期
9 张宏;柳艳华;石名磊;;海陆交互相黏性土工程特性及微结构特征[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6期
10 刘维正;石名磊;缪林昌;;太湖湖沼相天然沉积土结构性评价[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1119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1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