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支撑预加轴力对基坑形变影响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钢支撑预加轴力对基坑形变影响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深基坑形变 钢支撑预加轴力 最优化设计 FLAC3D数值模拟
【摘要】:深基坑工程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基坑施工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以往的工程经验表明,合理地施加钢支撑预加轴力能够经济有效地控制基坑形变,改善基坑安全。本文以北京地铁温阳路站基坑工程为依托,参考实测基坑形变监测数据,通过FLAC3D模拟给出了该工程的预加轴力最优化取值,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预加轴力的施加是为了平衡侧向静土压力的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了钢支撑预加轴力最优值的计算公式和钢支撑水平间距最优值的计算公式。通过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了本工程钢支撑预加轴力的最优化设计值:一层钢支撑预加轴力取712KN,二层钢支撑预加轴力取1417KN,三层钢支撑预加轴力取1913KN。提出了预加轴力的施加是为了平衡侧向静土压力,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推导出钢支撑预加轴力最优化设计值的计算公式N=(γh~2)/2D。由于我国《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中规定支撑预加轴力取支撑轴向压力标准值的0.5~0.8倍。也就是说,在支撑结构为标准钢管构件时,预加轴力实际上不用计算,只需按规范取0.5~0.8倍的轴向压力标准值即可,因此进一步推导给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钢支撑水平间距最优化设计公式D=(2(0.5~0.8)N_b)/(γh~2)。初步验证了按照土压平衡理论设计钢支撑预加轴力和预加轴力最优化设计值公式的正确性、适用性,为基坑工程预加轴力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思路,为基坑支护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深基坑形变 钢支撑预加轴力 最优化设计 FLAC3D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3-16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目的和方法14
- 1.3.3 研究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基坑形变监测技术16-29
- 2.1 监测的目的和必要性16-17
- 2.1.1 监测的目的16
- 2.1.2 监测的必要性16-17
- 2.2 垂直位移监测17-22
- 2.2.1 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及仪器17-18
- 2.2.2 数据处理及分析18-20
- 2.2.3 基点、测点布置原则20-22
- 2.3 桩体水平位移监测22-25
- 2.3.1 桩体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及仪器22-23
- 2.3.2 数据处理及分析23-24
- 2.3.3 测点布置原则24-25
- 2.4 钢支撑轴力监测25-29
- 2.4.1 钢支撑架设方法25-26
- 2.4.2 钢支撑预加轴力施加方法26-27
- 2.4.3 钢支撑轴力观测方法及仪器27-28
- 2.4.4 数据处理及分析28-29
- 第3章 工程介绍29-37
- 3.1 工程概况29-31
- 3.2 工程地质条件31-34
- 3.3 水文地质条件34-35
- 3.4 围护结构设计35-36
- 3.5 监测项目及控制值36-37
- 第4章 监测数据分析37-43
- 4.1 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37-38
- 4.2 桩体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分析38-40
- 4.3 桩顶垂直位移监测数据分析40-41
- 4.4 钢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分析41-43
- 第5章 预加轴力对基坑形变影响分析43-63
- 5.1 FLAC3D软件简介43
- 5.2 建立基坑开挖支护模型43-46
- 5.3 模型可靠性验证46-51
- 5.3.1 桩体水平位移验证46-48
- 5.3.2 桩顶垂直位移验证48-50
- 5.3.3 钢支撑轴力验证50-51
- 5.4 预加轴力对基坑形变影响分析51-62
- 5.4.1 不同预加轴力下桩体水平位移对比分析51-59
- 5.4.2 不同预加轴力下钢支撑轴力对比分析59-62
- 5.5 本章小结62-63
- 第6章 钢支撑预加轴力优化设计63-69
- 6.1 本工程预加轴力优化设计63-65
- 6.2 预加轴力优化设计探讨65-69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7.1 研究结论69-70
- 7.2 展望70-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浅谈南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佛子岭站钢支撑安装及监理监控重点[J];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2 孙贵江,郭世林;可调组合式钢支撑支模技术[J];一重技术;2003年03期
3 王光明;萧岩;卢常亘;;深基坑钢支撑施加预加轴力的合理数值分析[J];市政技术;2006年05期
4 王幼明;高永涛;吴顺川;潘贵豪;姚志贤;;施工控制中钢支撑受力机理分析[J];钢结构;2006年06期
5 程光煜;叶列平;许秀珍;崔鸿超;;防屈曲耗能钢支撑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1期
6 陈春红;吴明明;彭加强;;深基坑钢支撑预加轴力计算取值的影响分析[J];浙江建筑;2013年05期
7 程光煜;叶列平;崔鸿超;;防屈曲耗能钢支撑设计方法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1期
8 赵凯;;地铁车站钢支撑施工技术研究——以郑州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为例[J];河南科技;2012年07期
9 林佳彬;陈育龙;;地铁钢支撑制作工艺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0期
10 连尉安;张耀春;张文元;;基于塑性应变能的钢支撑疲劳损伤评估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宝玲;王光明;萧岩;;水平钢支撑自重对内力的影响[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程光煜;叶列平;崔鸿超;;防屈曲耗能钢支撑设计方法[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程光煜;叶列平;崔鸿超;;防屈曲耗能钢支撑设计方法[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景斌;;深基坑钢支撑施工技术[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陈明辉;张葆兰;;偏重心厚壁超大型无支柱料仓混凝土漏斗模板型钢支撑技术[A];施工企业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董卫国;李从斌;王玉海;王小平;蒋沧如;席美;;高层钢拉索(钢支撑)—钢筋砼框架结构水平位移计算[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7 陈志刚;黄惠雯;;型钢支撑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陈宏;沈国庆;;无粘结钢支撑在多高层钢结构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林守忠;葛兴杰;威国海;王亚茹;;幕墙悬挂式钢支撑体系施工技术[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九辑)[C];2008年
10 李昌宁;何江;刘凯年;龚晓南;;南京地铁车站深基坑稳定性分析及钢支撑移换技术[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通讯员江浩 王梅玉;十七局集团海南东环项目抢进度“科”味浓[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浙江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章向阳;深基坑围护钢支撑施工实例[N];建筑时报;2011年
3 王羿 浙江华铁建筑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传感器法检测基坑工程钢支撑轴向力技术研究[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陈果 实习记者 侯初初;节前备好料 大假忙施工[N];成都日报;2012年
5 记者 周丛笑;三一助力长沙迈入地铁时代[N];长沙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林;高层结构钢支撑滞回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稳庆;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中钢支撑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刘田;冗余钢支撑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杨馨;少钢支撑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李友友;钢支撑预加轴力对基坑形变影响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王光明;地铁深基坑钢支撑内力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05年
6 刘庆志;钢支撑及少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7 李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预制钢支撑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蒋思成;Y型钢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的试验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9 王开栋;钢支撑加固抽柱不规则框架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10 赵杰峰;新型X形钢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20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12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