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3:15

  本文关键词: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是为校园中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慢行者服务的。然而,在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动车辆的持续增加以及校园扩建受到限制的背景下,校园的慢行系统景观正即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校园,由于其出行方式的特点,慢行系统景观需要受到更大的重视。本文以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成要素、功能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对福州市大学校园的实地调查,归纳了校园慢行系统的基本类型,总结其存在问题及原因。从校园整体的层面以及各类型慢行系统景观的层面,研究其设计方法。(1)分析了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慢行系统、慢行景观以及配套设施;并从实用功能、景观功能、生态功能三个方面研究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作用;再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2)通过对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实地调查,了解慢行系统和慢行景观的分布现状,并依据其建设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将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分为六个基本类型,总结出各类型的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3)以校园各类型慢行系统景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出发点,从校园整体的层面,总结了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设计目标与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设计流程以及设计方法。最后,依据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设计方法,进一步提出校园各类型慢行系统景观的设计方法。(4)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为例,对其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并总结其优势与启示,以期能够为今后校园类似慢行系统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园 慢行系统 慢行景观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4;U491
【目录】:
  • 中文摘要11-12
  • Abstract12-14
  • 1 绪论14-24
  • 1.1 研究背景14-16
  • 1.1.1 大学校园规模的改变14
  • 1.1.2 大学校园机动车增加14-15
  • 1.1.3 校园的扩建受到限制15-16
  •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16
  • 1.2.1 研究内容16
  • 1.2.2 研究意义16
  • 1.3 相关研究综述16-22
  • 1.3.1 国外研究17-19
  • 1.3.2 国内研究19-22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2-24
  • 1.4.1 研究方法22-23
  • 1.4.2 技术路线23-24
  • 2 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基础研究24-37
  • 2.1 相关概念界定24-25
  • 2.1.1 慢行系统24
  • 2.1.2 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24-25
  • 2.2 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要素分析25-32
  • 2.2.1 慢行系统的构成要素26-28
  • 2.2.2 慢行景观的构成要素28-30
  • 2.2.3 配套设施的构成种类30-32
  • 2.3 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功能分析32-34
  • 2.3.1 实用功能32-33
  • 2.3.2 景观功能33
  • 2.3.3 生态功能33-34
  • 2.4 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影响因素34-36
  • 2.4.1 校园的物质环境34-35
  • 2.4.2 校园慢行者的行为心理特征35-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3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调查与分析37-58
  • 3.1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建设背景37
  • 3.2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37-38
  • 3.2.1 调查对象37-38
  • 3.2.2 调查内容38
  • 3.2.3 调查方法38
  • 3.3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基本类型38-51
  • 3.3.1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分布现状38-41
  • 3.3.2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类型归纳41-51
  • 3.4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存在问题及缘由51-57
  • 3.4.1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存在问题51-56
  • 3.4.2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存在问题缘由56-57
  • 3.5 本章小结57-58
  • 4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研究58-77
  • 4.1 设计目标与原则58-60
  • 4.1.1 设计目标58-59
  • 4.1.2 设计原则59-60
  • 4.2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设计流程60-64
  • 4.2.1 前期调研与分析60-61
  • 4.2.2 统筹规划与定位61-62
  • 4.2.3 方案构建与设计62-64
  • 4.2.4 后期管理与完善64
  • 4.3 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的设计方法64-68
  • 4.3.1 慢行系统的构建64-67
  • 4.3.2 慢行景观的设计67-68
  • 4.3.3 配套设施的设置68
  • 4.4 福州市大学校园各类型慢行系统景观的设计方法68-76
  • 4.4.1 人行道景观的设计方法68-70
  • 4.4.2 登山慢行道景观的设计方法70-71
  • 4.4.3 滨水慢行道景观的设计方法71-73
  • 4.4.4 绿地慢行道景观的设计方法73-74
  • 4.4.5 庭院慢行道景观的设计方法74-75
  • 4.4.6 广场慢行道景观的设计方法75-76
  • 4.5 本章小结76-77
  • 5 实证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为例77-91
  • 5.1 实例选择缘由77-79
  • 5.2 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现状分析79-86
  • 5.2.1 校园整体慢行系统景观现状分析79
  • 5.2.2 校园各类型慢行系统景观现状分析79-86
  • 5.3 慢行系统景观的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86-89
  • 5.3.1 人行道景观的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86-88
  • 5.3.2 科教园慢行道景观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88-89
  • 5.4 慢行系统景观的优势分析与启示89-90
  • 5.4.1 滨水慢行道景观——观音湖89
  • 5.4.2 绿地慢行道景观——中华名特优植物园89
  • 5.4.3 广场慢行道景观——西门入口广场89-90
  • 5.5 本章小结90-91
  • 6 结论、创新与展望91-93
  • 6.1 结论91
  • 6.2 创新91-92
  • 6.3 讨论92-93
  • 参考文献93-96
  • 致谢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并招;施并塑;;当今地域人文景观与大学校园特色建构的探索与思考——以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为例[J];大众文艺;2014年23期

2 钟旭东;陈齐兴;;福州市大学城校园景观的地域性文化建构与传承[J];华中建筑;2014年07期

3 李霄鹤;兰思仁;;大学校园生态水景的设计探析——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生态景观改造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曹靖;姚睿;;不同分类体系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研究[J];广东园林;2012年03期

5 马斌;;浅析大学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1年09期

6 胡剑双;戴菲;;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年12期

7 陈琳;奚雪松;;美国慢行道系统评述及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4期

8 庄荣;高阳;陈冬娜;;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思考[J];风景园林;2010年02期

9 陈瑾羲;;清华大学早期校园规划溯源[J];建筑学报;2009年S1期

10 杨军;;建设杭州特色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家铭;祁正华;林宇熙;;福州重点打造十大品牌绿道[N];福州日报;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城市都市型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杨倩;水库流域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3 李佳;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乡一体化绿道网络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秦帆;北京城市近郊地区绿道体系构建策略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郑琳;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初探[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徐俊斌;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黄田甜;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初探[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8 赵晓楠;城市住区慢行系统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曹悦;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付俐媛;校园健身与休闲空间景观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福州市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7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